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大庆作为我国东北部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经历了高强度石油资源开采和快速城市化的过程。湿地作为大庆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动植物的主要栖息场所,在资源开采和城市化过程中,对整个城市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一系列影响,并导致整个城市湿地生态网络连接度不断下降,生境破碎化程度不断加剧。为了更有效应对城市化发展而导致的湿地生境破碎化问题,为生物生存、物种迁徙、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交换等生物与非生物过程的进行提供场所与途径,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网络。本文以大庆市市域为研究范围,以湿地景观要素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庆市湿地景观格局,构建了大庆城市湿地生态网络,提出了大庆湿地景观格局优化的具体策略。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大庆市2017年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运用MSPA方法,分析了大庆市湿地核心生源斑块及其整体空间分布分布。结果表明在大庆市市域范围内,湿地斑块总体分布格局呈现出核心生境区域性聚集,空间分布不均匀,连接度较弱,且核心斑块缓冲区的破坏较为严重。(2)运用景观指数分析方法,确定了核心生境源地以及适宜构建湿地生态网络栅格单元。结果认为,栅格单元为90 m2的栅格影像更加有利于构建湿地生态网络。(3)运用最短成本路径模型、重力模型协同以及最短成本路径等方法,识别出了潜在生物廊道,得到了各斑块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值,分析了大庆市湿地生态网络的现状;并结合重力模型得到斑块间相互作用重要度,对大庆的湿地生态网络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目前大庆的湿地生态网络成“C”字形布局,“C”字的两端出现次级湿地网络,二者之间的连接较差,需增加生态廊道建设;并认为增加踏脚石斑块是大庆湿地生态网络优化的主要途径,优化后的生态网络连接度与生态网络环通度由0.391、0.136提升到0.533、0.327,从而使得研究区域内的湿地生态网络连接程度得到很大提升。综上所述,大庆近40年以来资源开采和城市化进程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重要影响,加快生态廊道建设、优化整体湿地生态网络是增强湿地生态网络连接度、提高城市生态安全的首要措施。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大庆市湿地网络的构建提了供方法参考与实践指导,同时也为其他区域湿地生态网络的构建提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