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异形叶光抑制特性与光破坏防御机制研究

来源 :塔里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oni_i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杨作为荒漠区抗逆性极强的树种,其异形叶特征与适应性有着密切关系。胡杨异形叶各种研究均表明卵形叶、锯齿叶在光合、抗逆等方面的能力高于条形叶,胡杨通过多变的叶形来适应荒漠区高温、强光、干旱的环境。目前,有关胡杨自然条件下光抑制特性及其光破坏防御机制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利用光合、叶绿素荧光技术对胡杨条形、卵形、锯形这三种典型异形叶进行测定,研究胡杨适应荒漠强光的光破坏防御机制,深入分析胡杨不同异形叶对光能吸收、耗散和转化的特性,揭示自然条件下胡杨不同异形叶光抑制特性及光破坏防御机制的差异,发现胡杨适应荒漠强光生境的内在生理机制,为荒漠植物光适应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胡杨不同着生部位异形叶的生理生化特性表现出对荒漠强光生境的适应,树冠下部的条形叶适宜弱光环境的生长,着生部位靠上的卵形叶、锯齿叶更适宜高温、强光环境。胡杨三种异形叶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光合能力,卵形叶最高,锯齿叶居中,条形叶最低。大树底部条形叶,叶片薄、SLA高,其在弱光环境中的竞争力更强;上部叶片卵形叶LA、N、P、光合色素含量高使其具有更强的光合能力;锯齿叶提高LA、LD增强抗逆性,减少高温强光的胁迫。MDA含量、POD活性、SP含量、Pro含量卵形叶显著高于条形叶。(2)胡杨异形叶能通过光破坏防御机制有效抵御自然条件下正午高温、强光下产生的光抑制现象,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可逆失活、以NPQ形式增强非辐射性热耗散是胡杨异形叶重要的光破坏防御机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胡杨叶片在午间强光条件下出现了光抑制现象,条形叶下降幅度大于卵形叶、锯齿叶。随着光照强度降低各指标逐步回升至清晨水平,三种异形叶之间没有差异,表明胡杨异形叶能通过光破坏防御机制有效抵御自然条件下产生的光抑制现象。胡杨叶片上午Fo不断升高、Fv/Fm不断降低,下午Fo逐步降低、Fv/Fm逐步升高;非辐射能量耗散NPQ、用于天线非辐射耗散的能量D正午不断增高,表明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可逆失活、非辐射性热耗散是胡杨异形叶光破坏防御的重要机制。(3)水-水循环这一机制在胡杨异形叶防御光破坏中发挥的作用大于电子传递、叶黄素循环、交替呼吸途径。抑制剂DTT、DCMU、SHAM、IAM均使胡杨三种叶形叶片的Pn、Tr、Gs、WUE、LUE、AQY、Pnmax、Fv/Fm、Fv’/Fm’、ФPSⅡ、q P与未经抑制的叶片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条形叶各项指标下降幅度高于锯齿叶、卵形叶,三种异形叶光合能力依旧卵形叶最高,锯齿叶居中,条形叶最低。抑制剂IAM处理的胡杨叶片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其他抑制剂处理的胡杨叶片,其MDA含量显著升高。表明抑制胡杨异形叶叶黄素循环、电子传递、水-水循环、交替呼吸途径,均可使胡杨异形叶的光抑制程度加重,抑制胡杨叶片水-水循环这一机制对于胡杨异形叶的破坏程度大于抑制电子传递、叶黄素循环、交替呼吸途径的破坏程度。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为了促进我国滑雪场健康快速发展,特开展本研究。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我国滑雪场的发展策略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我国滑雪场发展的机遇分析a)2022冬奥会举办的历史机遇在冬奥会的历史契机下,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雪场发展,滑雪场数量激增,滑雪人数迅速攀升,覆盖面积由东北、华北转为全国遍地开花。b)"三亿人上冰雪"的现实机遇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部门开展的"校园冰雪计划"、"百万青少
目的 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255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确诊肝衰竭2 d内(基线)的临床资料及并发症,将住院期间发生细菌感染做为临床结局事件。采用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和列线图制作,用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筛选和分析危险因素,
<正>光合电子传递主要分为线性电子传递和环式电子传递两种。线性电子传递过程中,电子经光系统Ⅱ(PSⅡ)、细胞色素b6f(Cytb6f)和光系统Ⅰ(PSⅠ)最终传递到NADP+产生NADPH,同时形成跨类囊体膜的质子梯度驱动ATP合酶生成ATP。环式电子传递是围绕PSⅠ进行的,没有PSⅡ的参与,传递到PSⅠ的电子最终传回Cytb6f,该过程中没有NADPH的生成,只产生跨膜的质子梯度用于合成ATP。
期刊
为研究HBV DNA核衣壳和“细胞-细胞”感染对HBV感染过程的影响,建立了一类具有病毒DNA核衣壳和细胞-细胞感染的HBV感染模型,给出模型的基本再生数,并使用Routh-Hurwitz判据和Lyapunov稳定性理论得到基本再生数的阈值动力学性质.即如果基本再生数小于1,则无病毒感染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如果基本再生数大于1,则病毒感染平衡态是全局渐近稳定的.结合Matlab数值模拟验证了模
<正>传统古村落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蕴藏着种类丰富、文化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古村落类型,其中粤西地区的古村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在粤西地区占据着重要位置。为推动农村地区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丰富古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的研究,国家制定和颁布了相应的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为开展古村落保护利用研究提供了政策支持,这在全国掀起了
期刊
目的 探讨IL-6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86例HBV-ACLF患者,根据随访90 d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n=50)和存活组(n=36)。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水平,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
目的 探讨青年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模型。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感染科青年(15~44岁)HBV-ACLF患者113例,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64例)和存活组(49例)。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指标,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青年HBV-ACL
太阳光压是导航卫星精密定轨的主要误差源,受到卫星几何结构、表面材料属性等因素影响。当前北斗太阳光压模型适用性分析多以北斗二号卫星为研究对象,而北斗二号和三号卫星基本参数差异明显,应用于北斗二号卫星的太阳光压模型在北斗三号上适用性尚不明确。本文比较了6种常用经验型光压模型对北斗三号MEO卫星定轨适用性。结果表明:相比ECOM1(9参数)模型,CAST卫星采用ECOM1(5参数)、ECOM1(7参数)
目的 探讨环状RNAcirc 0000591(has circ 0000591)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沉默对HepG2.2.15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5月—2021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83例HBV相关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同期收集83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通过患者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和基础疾病
<正> 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较完全的氨基酸,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农产品。如何充分利用大豆蛋白资源,拓宽大豆深加工领域,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美国有人采用大豆分离蛋白和玉米淀粉生产甜炼乳,日本有人将大豆与食用油混合磨制大豆糊,国内有过把加糖豆乳浓缩制成豆炼乳的报道,但未见该类产品面市。本研究采用一种新方法——蛋白酶法生产大豆炼乳,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