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康德哲学美学体系,探讨其“自然美”问题,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课题,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康德研究著述浩繁,针对其“自然美”问题的专著却寥寥,究其原因,康德美学常被视为其哲学体系的附带产物,中外学者面对康德时之于其哲学的关注自然多于美学,尽管美学界已然肯定康德美学之于现代美学的理论奠基地位以及其之于自然美的重视,但似乎再无更为深入的探讨。其二,自人类意识形成以来,便从未中断过“人与自然”关系的纠葛:从屈身于自然的原始崇拜;至理性膨胀后的逃离尝试;再到重归自然的自觉渴求——作为自然之特殊一类之人究竟应当如何确立自身的位置以便与自然协和,这个问题始终伴随人类发展的进程,困扰至今未决。如此,之于康德“自然美”的探讨,似乎同时具备其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基于此般,本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绪论”就“康德自然美论”的课题选择、其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研究之目的、意义、目标、内容及拟解决问题等做出详细说明;“第一章”发掘由康德三大批判建立起来的哲学美学体系之人类学视野:《纯粹理性批判》提供出人之为人的起点;《实践理性批判》描摹出人之为人的终点;《判断力批判》作为沟通起点与终点的桥梁,并随即提出“自然美”问题于其间的重要地位。为此,之于康德“自然美”问题的探讨并非独立地作为一个美学问题出现,而是作为一个关乎人之命运与发展进程的人类学问题出现,从而成为贯穿三大批判的核心所在。由于论述侧重点的关系,笔者将问题之于“第一批判”与“第三批判”关联的具体分析置于附录部分,可供查阅。“第二章”专注于康德“自然美”问题的理论分析,其中包括:康德哲学美学中两个“自然”概念之辨析;对应于两个“自然”概念的两种“自然美”诠释;最后,明确“人”之于两种“自然美”的关系,或两种“自然美”之于人类发展的阶段,从而确立人如何借由自然审美终成为人(获达完善)之理论可能。这是康德给予世人的“自然美”高度,是本文理论分析之价值体现。“第三章”对康德“自然美”问题的现代影响作出评述,并结合现代人类的生存诉求剖析康德“自然美”论的当代价值——为徘徊迷惘的当代人提供出前行方向:以康德借由自然审美推动人类导向的“道德自律”状态,摆脱“他律”的束缚与“律它”的狂妄,成为一个享有自由的实现之人。此亦本文所希求能够达至的现实价值。以上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整观之,文章意图明确,仅诚心期寄于理论分析之准确细致;现实指导之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