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Fe2O3/Al2O3与Fe2O3/粉煤灰作用下CO化学链燃烧特性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fp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针对铁基载氧体存在的反应活性差、载氧能力低等缺点,从活性组分与载体材料两方面对铁基载氧体进行了优化,制备出Co-Fe2O3/Al2O3与Fe2O3/coal ash两种铁基载氧体,并研究了其与CO气体在化学链燃烧系统中的反应特性。采用同步热重分析仪以及自行搭建的小型流化床实验台对制备载氧体的活性进行了评估,结合XRD、SEM、BET等表征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合理的分析,进一步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载氧体与CO气体的反应历程以及电子特性。对于Co-Fe2O3/Al2O3载氧体,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钴掺杂量、反应温度和制备焙烧温度可显著影响其与CO的反应性能,且三者的最佳值分别为3.0wt.%、800℃和700℃。800℃下钴掺杂量为3.0wt.%的Co-Fe2O3/Al2O3的最大转化率为0.83,高于Fe2O3(0.25)、Co-Fe2O3(0.37)和Fe2O3/Al2O3(0.54)三者的最大转化率。小型流化床30个连续循环中,Co-Fe2O3/Al2O3表现出优良的热稳定性。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钴的掺杂可增大Fe2O3(104)表面上的O3f-M(Fe/Co)平均键长和Co/Fe2O3态密度在-8eV到0eV范围内的离域性,即掺杂后的表面活性增强。此外,吸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Fe2O3(104)表面上钴的掺杂可活化CO分子,并增大了CO在Co-Fe2O3(104)表明的吸附能。反应历程模拟表明钴掺杂降低了CO与表面相应。原子作用还原Fe203载氧体所需要的反应活化能,促进了CO与Fe203之间的反应。对于Fe2O3/粉煤灰载氧体,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发泡剂含量以及反应温度对新型铁基载氧体性能影响很大,二者的最佳值分别为10wt.%和850℃。Fe2O3/粉煤灰载氧体较大的孔隙率促使850℃下发泡剂含量为10.0wt.%的新型铁基载氧体的最大转化率(84.9%)比Fe2O3/Al2O3的最大转化率(54.3%)高30%,且新型铁基载氧体在30个循环测试中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粉煤灰和Fe2O3之间的界面电荷转移促使Fe203为电正性,促进了CO分子在Fe203表面的相互作用,载体和活性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降低了载氧体与CO前线轨道能量差ELUMO-HOMO,进而促进了CO与Fe2O3的反应。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端面开有毫米级深槽的流体动压型机械密封是广泛应用于核电站关键设备—核主冷泵中的密封装置之一。目前国内并不具有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能力,因此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此类机械密封,打破国外公司的垄断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工程应用价值。为探索流体动压型机械密封的密封机理和相关结构设计方法,推动相关设计理论的发展,论文以某型核主泵用流体动压型机械密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基于
温度在自由界面的不均匀分布会导致表面张力的不均匀分布,流体将在表面张力的驱动下发生流动,这种流动被称为热毛细对流或Marangoni对流。它广泛存在于各种自然现象和实际生产
FoxO1和Myf6基因是重要的肉品质候选基因,巴美肉羊和苏尼特羊是我国内蒙古地区的典型优质品种,利用分子生物技术研究基因对其肉品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检测6月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