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既是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同时也是农产品的贸易大国,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加大,以2008年为例,按照WTO统计数据,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和第三大农产品进口国。2008年是我国农产品贸易额连续第9年出现增长,根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额985.5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27.01%。农产品贸易规模的扩大,并不一定会从中获得利益,因为一国在对外贸易中获得利益多少与贸易条件直接相关,所以贸易条件的变动是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研究我国农产品贸易条件变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农产品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对改善我国农产品贸易条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本文选取1994-2009年农产品进出口价格指数和出口物量指数,运用价格和收入贸易条件两个指标。对我国农产品总体和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和收入贸易条件的变动进行了分析。  其次,从市场准入、农业经济增长、汇率、市场需求和直接投资五方面,运用定性与定量方法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  再次,本文创新性的选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以农产品总体和主要农产品价格和收入贸易条件为母序列,以汇率、第一产业产值、我国第一产业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我国对外第一产业投资净额、出口增长率和进口增长率为子序列,对我国农产品总体和主要农产品价格和收入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最后,在以上分析基础上,得出我国农产品总体价格贸易条件处于恶化趋势,且波动幅度较大;收入贸易条件总体处于改善趋势,期间波动幅度远大于价格贸易条件;不同的农产品波动趋势不同;各因素对农产品收入贸易条件的影响效果与季节有关;汇率与农产品贸易条件关联度最大;进出口增长率与农产品贸易条件关联度较小的结论。并提出改善我国农产品贸易条件的相关政策建议:根据影响效果,改善我国农产品贸易条件;大量出口劳动力密集型或深加工农产品;实行有秩序的配额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