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余年来,我国高血压发病率显著升高,与此同时,肥胖和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病率也快速增加,在人群遗传背景无显著改变的情况下,由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代谢紊乱在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显著的作用。临床上高血压合并各种形式的代谢紊乱越来越常见,其造成的靶器官损害也越来越复杂和严重。虽然国内外对高血压合并单一代谢紊乱及其靶器官损害的研究报道较多,但高血压合并多种不同代谢紊乱时,横向比较靶器官损害的研究报道不多。本研究通过分析高血压及合并不同代谢紊乱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明确代谢异常合并高血压的情况和不同代谢因素合并高血压时靶器官损害的特征,为临床高血压的控制和靶器官损害的治疗提供依据。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在大坪医院住院并诊断为高血压的1863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其中男性885例,女性978例,病人平均年龄58±13岁(26岁-94岁)。根据代谢紊乱情况分成五组:单纯高血压组361例,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组176例,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组237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共187例,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组(HMS)902例。2、方法及指标询问所有研究对象高血压病程,测量血压(SBP/DBP)、身高、体重、腰围(WC)和臀围(HC),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使用TANITA TBF300型体脂仪测量体内脂肪含量(FAT)。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Cr)等;留24小时尿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U)和尿肌酐,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部分研究对象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并测定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部分病人行心脏超声和颈动脉超声检测,计算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同时检查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二、结果1、五组中单纯高血压患者只有361例,80.6%合并有代谢紊乱,60%并达到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在初诊的高血压患者中也存在相同情况,91.1%的患者合并有代谢紊乱,59.2%达到代谢综合征的标准。2、靶器官损害情况比较: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最厚,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个数最多,显著高于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组和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组(P<0.05);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组和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组的LVM和LVMI最高,显著高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P<0.01);五组的MAU无显著性差别。3、检出率的比较: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罹患率最高38.9%,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24.2%(P<0.01);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最高(57.3%),显著高于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组(43.9%)、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组(42%)、单纯高血压组(41.6%)和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组(37.2%)(P<0.05或0.01);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MAU阳性率最高(42.3%),显著高于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组(33.5%)、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组(31.3%)、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组(30%)和单纯高血压组(24.4%)(P<0.05或0.01);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组的LVH检出率最高(55.8%),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37.9%)、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组(40.6%)、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29.6%)(P<0.05或0.01);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组次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P<0.05或0.01)。三、结论1、临床高血压患者中80.6%合并有代谢紊乱,其中60%并达到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在初诊的高血压患者中也存在相同情况,91.1%的患者合并有代谢紊乱,59.2%达到代谢综合征的标准。2、与高血压合并其他代谢紊乱相比,当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血管、肾脏功能损害更明显。3、与高血压合并其他代谢紊乱相比,当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及达到代谢综合征时心脏重塑更明显。4、在临床高血压诊治时,不仅要关注血压本身,还要积极的纠正合并的代谢紊乱,那样才能更好的处理高血压及其并发心肾血管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