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4月15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了携带增强型专题制图传感器(ETM+)的陆地卫星7号(Landsat-7)。相对于Landsat-5,Landsat-7不仅增加了空间分辨率为15米的全色波段(PAN),而且增加了许多新特征,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2003年5月31日Landsat-7 ETM+机载扫描行矫正器(SLC)发生故障,以至于获取的影像两侧出现许多黑色条带,这样导致大约22%的影像数据丢失。故障的发生大大影响和限制了影像的使用,但由于影像本身良好的辐射特征和几何特征,通过不同方法的修复后依旧可以应用于一些科学领域。本文首先对Landsat-7 SLC-OFF影像的不同修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并选取最优方法对岔口小流域的影像进行了修复。其次,利用修复后的影像,反演了 2001—2010年该地区植被覆盖度时序变化与空间格局。最后,结合流域同时期的气象数据和地形数据,分析了流域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空间分布对地形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如下:(1)自适应局部回归匹配不仅解决了全局修复方法中距离较远像元的干扰问题,而且避免了其他修复方法中样本过多或过少所产生的影响。因此,自适应局部回归匹配的修复效果最优。(2)2001—2010年岔口小流域平均植被覆盖度为0.51。该地区西部的植被覆盖度普遍高于东部,林地、沟川地和沟坝地的植被覆盖度相对较高。(3)2001—2010年岔口小流域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平均变化速率为0.013/年。该地区东部和南部地区植被覆盖度上升趋势较为明显。(4)岔口小流域植被生长与温度和降雨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并且降雨量是限制植被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该地区温度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无明显的时滞性,而降雨量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5)岔口小流域的最高海拔并未达到限制植被生长的临界值,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覆盖度增加。该地区植被覆盖度随着坡度的升高而增加,达到一定坡度时,随着坡度的升高而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