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事务管理是高校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培养人才、育人为本的根本任务。高校必须找准学生事务管理在高校各项事务管理中的位置,找寻学生事务管理在人才培养中可以作为的空间。以往学生事务管理的重点,只强调学校如何自上而下进行金字塔型管理,学生成为最底层的“被服务”对象。于是,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成为学生事务管理在民主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社会基层民主化的进展以及公民意识的提升,特别是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推进学生事务管理民主化成为高校内部治理发展的主要趋势。作为教育、管理与服务学生第一线的学生事务管理,理应适应这些变化做出转变,而提高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学生参与则成为高校内部治理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多主体参与治理理论与协商民主理论为学生参与学生事务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鼓励各参与主体之间通过协商达到相互信任和获取共识的程度,用柔性化与多样化结合的参与方式达到公共事务的善治目标。本研究利用自主编制的调查问卷,以学生的参与意愿、参与内容、参与渠道、参与效能为调查维度,对Y大学各年级本科生的参与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发现:学生整体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动机不端正;学生参与内容少,内容的参与程度低;法律渠道不健全,开通的实体渠道利用率低;学生整体参与效果不佳的情况。归纳、总结调查现状后发现Y大学本科生参与学生事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参与意愿功利化倾向严重;参与内容集中于学生组织内部管理;参与渠道的配套措施不齐全;参与效能偏形式化要求。在对Y大学学生事务管理中学生参与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时,主要从思想观念、组织机构、权力建设与社会环境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结论如下:受管理者与学生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学生组织的功能模糊化;高校内部权力结构中学生权力受忽视;民主化进程中高校民主管理进展缓慢的影响。在对Y大学学生事务管理中学生参与的现状及原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改进对策,具体如下:提高“会参”能力——引导管理者与学生树立新的思想观念,提供相应的民主参与课程与实践;巩固“能参”内容——加强学生组织的规范性建设,规范学生参与的范围与界限;扩大“愿参”渠道——完善传统参与手段的运行,引入现代网络化参与手段;营造“可参”环境——构建民主参与激励模式,加强校园民主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