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子捻针仪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4例帕金森病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7例,两组选穴均为百会、宁神,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子捻针仪治疗。6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评分及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P D病程、UP DR S II I评分、抑郁病程、H-Y分级及抗P D药物治疗数据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 5),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组内HA M D评分比较,治疗后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组内PDQ-39评分比较,治疗后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HAMD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P DQ-3 9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 5)。3.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电子捻针仪组总有效率为8 8.8 9%,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 4.0 7%,治疗组的临床总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电子捻针仪及单纯针刺均能有效治疗帕金森病抑郁,有利于帕金森病患者抑郁心境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质量的改善。2.在HA M D量表和P DQ-3 9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及日常生活质量方面,电子捻针仪治疗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其中电子捻针仪通过控制捻转频率及捻转时间,使疾病的能得到稳定持续的有效刺激量,其具体作用机制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