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支气管堵塞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择于我院行择期食管癌根治手术治疗的60名食管癌患者,根据术中单肺通气方式,将其随机分为2组:支气管堵塞器组(BBs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LT组)。所有患者经麻醉诱导后,BBs组先经口插入单腔气管导管,随后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向相应侧别支气管内插入支气管堵塞器。DLT组经口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随后用纤维支气管镜调整其位置。术中、术后严格监测并记录以下指标:(1).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ASA分级)、肺萎陷侧别、单肺通气时间。(2)术侧肺萎陷用时、单肺通气时气道阻力的大小、肺萎陷评分;(3)单肺通气结束后立即取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PH、PaO2、PaCO2、HCO3-、BE的结果;(4)ELISA法检测单肺通气结束前通气侧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和IL-8的含量;(5)随访气管拔管后24h内声嘶、咽痛的发生情况和术后72h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间患者一般情况、肺萎陷侧别、单肺通气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2.单肺通气时气道阻力BBs组明显低于DLT组(P<0.05),而术侧肺萎陷用时BBs组较DLT组显著延长(P<0.05),两组间肺萎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Bs组和DLT组间单肺通气结束即刻的动脉血气结果各项指标(PH、PaO2、PaCO2、HCO3-、B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单肺通气结束前,BBs组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和IL-8的含量较DLT组显著下降(均为P<0.05)。5.BBs组术后咽痛发生率显著低于DLT组(P<0.05),而两组间术后声嘶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1.食管癌根治术中,支气管堵塞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比,具有气道阻力低、肺组织炎性因子影响小、术后咽痛发生率低的优势。而前者肺萎陷时间更长。2.支气管堵塞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对术中动脉血气的影响、肺萎陷评分、术后声嘶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无显著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