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开课是中小学重要的教学活动,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公开课的开展更是如火如荼。公开课的开展对教师专业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这种特殊课型对学生学习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因此,本文从伦理关怀的视角出发,围绕“公开课中的学生学习得失”展开研究,主要探索三个问题:1.公开课中的学生学习得失现状如何?2.公开课缺失伦理关怀的原因是什么?3.如何改善公开课,让公开课充满伦理关怀光辉?基于已有的研究,首先对“伦理关怀”“公开课”“学生学习”“学生学习得失”等概念做了界定,并分析了从伦理关怀视角研究公开课中的学生学习的必要性。其次,根据相关研究以及结合公开课实际情况,从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学习互动、科学精神这四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并辅之以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公开课中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调查发现公开课对学生学习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缺乏充分伦理关怀的公开课会对学生学习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对其两面性,笔者进行了辩证性的讨论,并将讨论重点放在了缺失伦理关怀的公开课对学生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公开课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增强学生学习仪式感的体验。然而,组织不当的公开课无法给予学生充分的伦理关怀,对学生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公开课组织者可能会忽视对学生的身心体验、道德发展、主体性等方面的关怀,这就会对学生学习产生一些不良影响,阻碍学生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师的“言行不一”会让学生产生道德认知失调,致使学生陷入道德迷茫之中,形成不利于道德发展的认知态度;第二,教师的“作秀”行为会助长学生作秀人格的养成,无益于学生的道德发展;第三,教师对课堂的“控制”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压迫;第四,“表扬”失度的教学活动容易让学生迷失自我,找不到自我存在的价值。缺乏伦理关怀是这些消极影响产生的直接原因,而公开课的功利化追求、公开课评价体系的不合理化以及教师伦理自觉性的缺乏是阻碍学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最后,笔者结合问题、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公开课的现实教学样态,尝试着提出三个改善公开课的建议:一是正确定位公开课的价值;二是改善公开课的评价体系;三是提升教师的伦理自觉性。以期这些措施能够让公开课教学始终坚守“为了学生发展”这一根本的价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