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聚集诱导发光分子噻咯的设计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enyizh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硅杂环戊二烯(噻咯)分子为主体的有机分子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在硅杂环戊二烯的1,1-位上分别引入二甲基、甲基苯基、二苯基等取代基,在2,5位上分别引入三苯胺基、咔唑基和三甲基硅乙炔基等基团制备新型的噻咯类化合物,重点研究了1,1-位和2,5-取代基的变化对化合物光学性能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在硅杂环戊二烯的在1,1-位分别引入甲基和苯基,得到化合物1、2、3。研究表明,随着苯基数量的增多,化合物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会发生发生微弱的红移,这说明在1,1-位
其他文献
坚果与炒货食品主要以果蔬籽、果仁、坚果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食品。其含有高达40%-60%的丰富油脂,且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甘油脂形式存在,这些油脂较不稳
聚吡咯微纳米材料由于具有优良的物化性能,在电子器件中具有潜在的广泛的应用前景。提高聚合物的导电率是研究导电聚合的重要目的之一,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聚吡咯的形貌与其
为了发现不同产地白补药(Salvia scapiformis Hance)的成分差异,找到道地药材,建立其质量标准,对贵州雷公山毛坪、乌冬、雀鸟、格头、高岩、脚尧、方祥、陡寨、交腊和平祥等十个产地白补药成分进行研究。首先,运用不同方法对白补药进行提取,获得最佳提取条件。用甲醇-水溶液、乙醇-水溶液、乙酸乙酯和石油醚对白补药分别进行索氏提取和超声提取,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测定所提取液的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