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期货市场在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清理整顿后,逐步进入一个稳步发展的历史时期。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适时增加新的农产品期货品种,培育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农产品价格形成和交易中心。在国家政策扶持的大背景下我国2012年以来陆续推出油菜籽、菜籽粕、鸡蛋期货等新品种,农产品期货合约设计与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当前我国上市的42个期货交易品种里18种都是农产品期货。农产品期货品种的上市,对稳定现货市场,促进农户、企业保值增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早籼稻期货品种作为我国谷类最先上市的期货品种,相关研究较少,研究其市场有效性,为其合理发挥市场功能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合约变更前的早籼稻期货合约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各阶段的主力合约的收盘价构成时间序列,建立VAR模型,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统计学方法对我国早籼稻期货的期货现货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试图对我国早籼稻期货市场的发展程度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从现货特点、期货合约等方面对比早籼稻和大豆品种之间的差别。借鉴市场有效性发挥较好的大豆期货市场的发展状况,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结合已有分析结果,我国早籼稻期货市场虽然还未达到弱式有效市场但其对于信息反应的敏感性较现货市场强,即我国早籼稻期货价格能够单向引导现货价格,但通过脉冲响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早籼稻期货价格对其后期的期货价格影响较大,再次验证了期货市场价格不符合随机游走假设的检验。早籼稻现货价格对其自身冲击较小,显示出早籼稻现货价格在政府政策的调控下,价格比较稳定。而通过方差分解可以看到期货价格的变动对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较大,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早籼稻期货市场的建设从而合理发挥其市场功能。通过对比市场功能发挥较为全面的大豆期货市场,借鉴其发展历程,从完善投资者交易主体的结构、促进农户和机构投资者对早籼稻期货市场功能的认识,积极引导其参与早籼稻期货品种的交易,对早籼稻期货市场的完善提出相关建议,期望早籼稻期货市场更加有效地发挥其市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