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氏凯伦藻的氮营养生理生态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wishyour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Hansen)引发的赤潮危害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研究了米氏凯伦藻在不同氮源下的生长特性及其对几种主要氮源的吸收特征;米氏凯伦藻在饥饿条件下及再添加营养盐后的生长情况以及米氏凯伦藻与东海原甲藻种群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米氏凯伦藻能以氯化铵、硝酸钠、亚硝酸钠和尿素为氮(N)源,而不能利用甘氨酸、苏氨酸、丙氨酸和1,4-丁二胺盐酸盐。在分别以氯化铵、硝酸钠、亚硝酸钠和尿素为氮源时,米氏凯伦藻生长的最适N/P比分别为32、32、100和32。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对N有较高需求,当磷酸盐浓度为0.65μmol/L时,藻细胞对4种氮源的吸收范围为40.2~51.6μmol/L。对氯化铵的吸收率与硝酸钠、亚硝酸钠和尿素的吸收率持平,但以氯化铵为氮源,藻细胞密度较低。以氯化铵作为为氮源,在饥饿条件下藻细胞密度下降为零;以硝酸钠、亚硝酸钠和尿素为氮源,在饥饿条件下,藻细胞可以维持一定的密度。经过25天后,再添加完全的f/2培养基,只有在以尿素作为氮源且N/P为16的培养中,米氏凯伦藻才出现爆发性增长。米氏凯伦藻与东海原甲藻共培养时,米氏凯伦藻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米氏凯伦藻不同的接种密度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不同营养条件的米氏凯伦藻细胞过滤液使东海原甲藻的瞬时生长率减小,细胞达到对数增长期的时间推迟。
其他文献
图的对称性研究是图论的重要课题。其结构广泛应用于网络的优化设计以及信息科学、通信学科等众多领域。本文研究的是完全单半群Cayley图的结构和性质。设为S半群,A是S的一个非空子集,定义有向图D=(V,E),顶点集V(D)=S,边集E(D)={(x,y)|存在a∈A使得ax=y},如此定义的有向图D称为半群S关于子集A的Cayley图,记为Cay(S,A)。已知半群Cayley图的传递性归结为完全单
粉核油球藻(Pinguiococcus pyrenoidosus)属于新定名的Pinguiophyceae纲,Pinguiococcus属。该藻的总脂含量较高达27.45%,其中EPA与饱和脂肪酸14:0,16:0含量较高,而其他种类脂肪酸的含量较低。因而,粉核油球藻是生产短链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优良藻株。本文以粉核油球藻(Pinguiococcus pyrenoidosus CCMP 2
振幅、位相以及位相中蕴涵的频率是光学条纹信号的主要特征,其特征大小及变化规律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的位移、形变和密度的精密测量,以及雷达、生物、医学等信号的检测与诊断。本文先从小波脊提取光学条纹信号的瞬时频率和位相的基本原理开始阐述,提出基于瞬时频率梯度的多尺度窗口傅里叶变换方法,并通过理论分析、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研究了该方法在三维测量、非平稳信号的时频分析及其它相关位相测量方面的应
本文主要包含三部分的内容:连续线性正常比例时滞系统和广义连续线性比例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连续线性正常比例时滞系统和广义连续线性比例时滞系统的镇定性分析以及连续线性比例时滞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和鲁棒控制器设计.关于连续线性正常比例时滞系统和广义连续线性比例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及镇定性分析,本文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1)构造了一个新的Lyapunov泛函,利用Lyapunov方法提出了连续线性正常比
图的着色理论在图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研究图的条件着色,条件着色是近几年引入并进行研究的。设k>0,r>0,k,r∈Z,图G的一个(k,r)—着色是一个映射c:V(G)(?)C(k)={1,2,…,k},满足:(1)如果uv∈E(G),那么c(u)≠c(v),(2)对于任意v∈V(G),|c(N(v))|≥min{r,dG(v)}。可以正常(k,r)—着色的最小k称为G的条件色数,记为Xr(G)。
令v是未定元,A=Z[v]m,m是v-1和某奇素数p生成的理想,U是A上相伴Cartan矩阵(aij)1≤i,j≤n的量子群。U=U-U~0U+。记U?=U~0U+。A[U]是U的坐标代数。D是可积U?模范畴到A有限型可积U模范畴的函子。本文讨论了坐标代数A[U]的δ(U)和)γ(U)模结构的若干结果。讨论了函子D的某些零化性质及右正合性。
本文研究具有非凸条件的单个守恒律初边值问题的粘性逼近解的L~1模误差估计,在流函数有一个拐点的条件下,就初始值为两段常数和边界值为常数的情形,根据弱熵解的几何结构,使用匹配行波解方法导出其粘性逼近解和无粘性解间的L~1模误差界为O(ε1/2+ε|lnε|。
反应色谱的核心问题是双曲守恒律的初边值问题。本文主要围绕反应色谱的实际问题,建立了A→B型的反应色谱的数学模型,研究了理想反应色谱所对应的双曲守恒律方程组的初边值问题。首先,利用Laplace变换法求出理想反应色谱方程组的一般初边值问题的解。并推导出反应色谱的δ脉冲,迎头法,宽脉冲,渐变迎头法,渐变宽脉冲等注入方式对应的几类特殊初边值问题解的表达式。以渐变宽脉冲为例,详细地推导了流出曲线在各种情况
色谱法是一种物理化学分离和分析方法,由于具有分离效能高、速度快、选择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在科学实验和国民经济各领域都有广泛应用。非线性色谱的核心技术是非线性双曲型守恒律方程组的初边值问题。由于这类问题的高度非线性以及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的复杂性,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研究了A→B型非线性理想反应色谱所对应的非齐次双曲型守恒律方程组的初边值问题。首先,根据反应色谱的实际问题,建立了A→B
本文主要研究Nevanlinna值分布理论在复高阶微分方程组中的应用问题。除绪论外,我们分五部分来阐述这些问题:一、主要介绍Nevalllinna值分布理论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定理。二、在亚纯允许解的增长性方面,我们针对复微分方程组的亚纯解展开讨论,解决了一类特殊方程组的特征估值问题,进而证明了一个主要定理。三、关于复微分方程的形式问题,首先简单介绍了该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讨论了微分方程存在亚纯解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