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军工企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但与战争时期相比,当下军工产品的需求量较少,国有军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并不高。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军工企业不应仅生产军用产品,还应该对国民经济建设做出贡献,这样不但可以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还满足军工企业自身存在的特殊意义。这就要求国有军工企业从单纯的军事企业向市场化转变,并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国有军工企业走军民融合发展的道路。我国军民融合自上世纪70年代起至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也在此过程中出现思想观念滞后、管理体制混乱、供需结构矛盾、政策法规不健全以及“军民两用”人才缺乏等现实问题。自十八大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发展情况。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提出把:“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于2017年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会上习近平指出如今这一重要时期是军民融合的关键时期,是战略机遇期。这标志着军民融合已经完成初步融合,未来将向深度融合迈进,相信我国的军工企业会在党的带领下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因此,研究国有军工企业在军民融合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立足于国有军工企业,因此对于军民融合的问题研究主要是“军转民”的问题研究。本文阐述了国有军工企业在“军民融合”上的发展和取得的成果,根据国有军工企业在军民融合中的角色定位,分析国有军工企业在“军民融合”上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作出了部分建议,希望在国有军工企业向深度融合过渡的过程中起到帮助作用,能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