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是临床比较棘手的病,本课题的目的在于观察运用“养血柔筋针刺法”治疗本病的临床效果,及探讨其理论依据。方法:将60例符合本课题要求的原发性面肌痉挛受试者随机平分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养血柔筋针刺法,取患侧大迎、巨髎、颊车、攒竹、下关、四白、头维、地仓,双侧阳陵泉、三阴交、血海、足三里和健侧合谷。皮肤常规消毒后,面部腧穴用1寸毫针浅刺5分,采用平补平泻法;四肢腧穴用2寸毫针深刺1.5寸,采用捻转补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参照全国中医统编教材《针灸处方学》,取患侧下关、印堂、攒竹、颊车、太阳、地仓、承浆、四白和健侧合谷。皮肤常规消毒后,面部腧穴用1寸毫针浅刺5分,合谷用2寸毫针深刺1.5寸,采用平补平泻法。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次30分钟,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疗效评定于4个疗程结束后执行。通过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痉挛强度分级、瞬目反射、肌电图的变化,来评价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性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及肌电图、痉挛强度分级、瞬目反射各项观察指标,经t检验、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治疗后,肌电图、痉挛强度分级、瞬目反射各项观察指标,经t检验或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普通针刺法改善面神经电生理异常现象的效果明显劣于养血柔筋针刺法。4个疗程结束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对于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3.3%。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间的差异,经秩和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Z=-2.123,P=-0.034)。结论:养血柔筋针刺法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可以明显改善面肌痉挛症状,于临床中可以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