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序跋是被传统诗经学研究所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诗经》版本和诗经学著述序跋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是尚待挖掘的研究领域。诗经学研究著述的时间跨度极大,其序文和跋语包含了与著作相关的丰富信息,兼具经学研究价值和文学审美意义。仅以明以前《诗经》序跋而言,就有大量文本有待解读,有许多既成的固有学术观念有待通过序跋研究加以重塑。为了研究脉络的清晰,所有《诗经》和群经序跋作为研究对象均按照朝代顺序排列,并以表格形式列出,标明朝代、出处、原著作者、序跋执笔者和是否亡佚。《诗经》序跋的发展变迁为中国诗经学史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既补充了史料细节也完善了学术理论。先秦两汉《诗经》序跋以《诗大序》与《诗谱序》为主,二者与三家诗序,特别是《韩诗外传》序跋的创作体例和文体性质存在很大差别。三国两晋至隋唐五代《诗经》著述序跋创作体例渐趋成型,序跋的常规内容和创作方式体现出这一时期从文学自觉到经学自觉的重大转变,经学著作,尤其是诗经学著作类型趋向多元化。宋元《诗经》著述序跋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长足进步,体现出“引史证诗”到“借诗立说”的创作手法。这一时期朱熹《毛诗集传》序跋的创作体例和创作目的与同类作品大相径庭,其真实完成时间有待考证。因为朱熹的诗经学研究本质区别于同时代的其他学者,所以将他所创立的“诗经理学”从“诗经宋学”中分离并加以区别尤为重要,这更有助于理解元明清诗经学的发展脉络,解释近古经学发展的驱动力。明代以前《诗经》之群经版本序跋反映了《诗经》在群经序跋当中被言及时的地位和作用。先秦文献,特别是《论语》和《孔子家语》中,孔子言“诗”在不同语境下具有三种不同的含义。《诗经》拟经与伪作序跋是对《诗经》序跋研究范畴的补充,对《诗经》文本和著述的模拟和伪造也是诗经学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不同的明以前《诗经》序跋出自不同作家之手,创作时间跨越一千多年,文风上千变万化,但其隶属于儒家经学研究的有机整体,对其的研究自可使用一种学理,一种视角,一以贯之的加以审视。通过整理明代以前《诗经》著述序跋,分析研究其创作范式的演进、文体的变化规律和创作动机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不同时期的《诗经》著述序跋和群经序跋当中言及《诗经》的部分或提出新见解、或提出新学理,力图以《诗经》序跋研究来充实和完善目前的诗经学研究,在文献的整理和理论创新方面都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