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北部广袤的大同盆地及周围山区是明长城九边十一镇中大同镇防区所在地,境内有大量明代长城防御设施遗存。长城不是一道孤立的边墙,它的建设与戍守均离不开军事聚落,大同镇所辖72座军事城堡就是晋北地区一类特殊的聚落形态,它们有着不同的规模、等级,在时空分布上也各具特色。经过约600年的变革,这些早已失去了军事作用的聚落演化为人们居住、耕作的城镇、村庄而广泛分布于晋北地区。因该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大部分的军事城堡保留了过去的形态与格局,蕴藏着大量的历史军事信息。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步的消失与灭亡。本文试图整体性的研究大同镇的防御体系、大同镇军事聚落的历史演化和空间特点。文章首先了解了该地区军事地理环境,介绍明长城及大同镇的设立背景。继而,阐述了在明代两种主要军事制度之下大同镇所形成的军事管理层级和层次化防御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时间为线索讨论了大同镇军事聚落产生、发展、变迁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又以空间为依托分析了大同防区军事城堡的择址分布、规模尺度、城防布局、建筑特色等诸多方面。这些内容有利于我们深化明代边防体系的研究,找出北方军事聚落的共性和特征,记录城堡现今的状况,引起对长城保护与利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