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化是反思和扬弃工业文明的后现代文化,在生态危机困扰和为害整个人类的当代背景下,生态文化呼吁和启发人们进行冷静的自我反思,从矫正自身的思维方式、实践方式、消费方式和交往方式中,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出生态危机困境。 生态文化的缘起,不是某种主观创构或先验预设,而是在严峻的生态灾难的现实面前,人们几乎是被迫地、无奈地或被动式地对于自然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肯认。因此,生态文化的特征在于,反面教育重于正面疏导,崇尚实际重于崇尚理论,关注生活而不是普施信仰。鉴于生态文化的基本特征,推进生态文化启蒙主要不是重理论,立学说,讲道理,明是非,论真伪,而是重行动,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以日常生活中的生态环保活动抵制那些在宏大叙事的侃侃说教中践踏自然、残害生灵、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变态行为。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首先分析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状况,以及造成此种状况的理论根源;其次,研究生态文化启蒙的基本内容和客观必然性,并参照文艺复兴时期从神学羁绊下解放人的第一次启蒙运动,呼吁开展从现代金钱、物欲潮流和生态危机的困绕下解放人的第二次启蒙;最后,生态文化启蒙将以厚重的人文意蕴和强烈的生命意识,在全社会掀动一场生态运动和人性革命。 生态文化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本出发点,从过于物欲化的“自然帝国主义”的泥沼中拯救人性,从被工业大生产和城市化潮流碾压得遍体鳞伤的生态环境中拯救自然和非人类生命体,重新找回绿水青山、碧海蓝天。通过生态文化启蒙,辅之以必要而有效的社会制度配置,人们将逐步自觉地走向生态、环保、舒适、安全的生活之路,一个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万物共生的美好的“彼岸世界”一定能有望到来,人的自由、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将越来越成为人类生存的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