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右江河谷森林景观格局分析与评价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lood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谷是集大自然精华与众多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带状地域,在山丘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百色市右江河谷地区而言,森林植被既维护着区域的生态安全,同时也是重要的景观资源和旅游资源。本研究根据林学、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分析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与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对百色市右江河谷地区森林景观的特征与格局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如下:   (1)对研究区域森林景观格局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一级景观总面积为117667.89hm2,有12313个类型斑块,平均面积9.56hm2;二级分类的森林景观总面积39973.77hm2,占总面积的33.97%,有8051个类型斑块,平均面积为4.97hm2。非林地斑块面积为72419.29hm2,占总面积的61.55%。说明整体而言,研究区内非林地景观面积占优势并构成景观基质,而森林景观面积不占优势。   (2)对研究区景观斑块粒级结构的调查与分析表明,景观总体和森林斑块类型分级中小斑块的面积为82628.29hm2,占总面积的70.22%,大斑块和超大斑块、巨型斑块合计面积为35039.60hm2,仅占总面积的29.78%,中小斑块占绝对优势,研究区景观主要呈细粒结构。   (3)对分维数的统计与分析表明,研究区域大部分森林景观斑块的分维数值接近1.5,说明多数斑块的稳定性低。   (4)斑块密度指数方面,右江区段、田阳县段、田东县段均以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斑块密度最大,分别为4.1264、2.4429及2.4389,平果县段以纯林的斑块密度最大,达2.7313;说明前3县(区)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和平果县段纯林的破碎化程度最大。   (5)研究区内各县(区)景观总体聚合度指数都较高,其中平果县段最高,达91.8882;其次是田东县段,为91.4805;再次是田阳县段,是90.2657;最低的是右江区段,为87.6543。但各县(区)景观总体聚合度指数比较接近,说明研究区域的异质性水平整体较低。   (6)景观丰富度与景观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田东县段景观最丰富,达19;其次是田阳县段,为18;再次是右江区段,为17;最低是平果县段,仅为12;右江区段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分别达1.4485和0.7099,说明其土地利用率较其他县的高,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但分布不均匀。   (7)对研究区域蔓延度指数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蔓延度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田东县段>田阳县段>平果县段>右江区段,田东县段蔓延度指数最大,达74.7873,说明其景观类型最丰富,且存在一定的优势斑块并形成良好的连接性。   (8)景观破碎度方面,平果县段纯林地的NP值为556块,斑块总面积仅为1690.2hm2,其景观破碎度最大。右江区段的火烧迹地、田阳县段的宜林地、平果县段的被占用地以及田东县段的辅助用地、火烧迹地   论文最后以森林景观格局的分析与评价结果为依据,结合现场调查结果,剖析百色市右江河谷地区森林景观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其他文献
竹类植物隶属于禾本科,具有不规则无周期性开花的生命现象,这种特殊的生命现象说明竹类植物具有特定的成花调控机制。为了研究竹类植物的成花调控机制,我们以处于雷竹生殖期
公园是城市中最常见的自然景观提供者,相对于森林、河流和湖泊等自然景观而言,其审美效率最高;其中的综合性公园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种类最为齐全、分布相对均匀,因而以综合
存植物基因工程育种中,与导入一个功能基因相比,导入一个关键的调控基因的改良效果更好。而基因的表达调控是在多级水平上参加的复杂事件,其中转录起始是基因表达的最有效的
水生植物作为城市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要素,不仅具有重要的景观效果,还具有多重的生态意义,水体处理不当,直接影响观赏价值,且污染周边环境,增加环境负担。针对园林景观水体水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属杨柳科(Salicaceae)杨属(Populus L.)白杨派(Sect.Populus)树种,因其生长快、适应性强、树干通直挺拔、树型优美而在城乡环境绿化美化和工
本文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青山林场17年生杂种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为对象,以纸浆材培育为目标对23个生长和材性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综合指数评
本试验以河南省特色花卉牡丹‘洛阳红’为试材,以新型玉米秸秆基质为主料,以蛭石、废弃物炉渣等为辅料组成的混合栽培基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配比基质盆栽牡丹生物量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