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百会、肾俞穴位埋线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神经细胞及海马SOD、MDA的影响,探索百会、肾俞穴位埋线是否有脑神经保护作用及抗氧化作用,为血管性痴呆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造模前行水迷宫实验排除特异性大鼠,随机假手术组10只,以经改良的 Pulsinelli’ s4 血管阻断法(four-vesselocclusion,4-VO)建立 VD 大鼠模型[1]后随机数表法分为VD模型组、穴位埋线组、针刺组。埋线组取穴:肾俞(双)、百会,每隔7天埋线1次,共埋2次;针刺组:治疗之日起每日上午8时到12时之间进行针刺,百会,神庭穴向后斜刺,大椎,足三里,直刺平补平泻手法捻转1分钟,后留针20分钟,针刺每日一次,共针刺16天。模型组:造模成功后除常规饲养每日消毒观察大鼠日常行为外不予任何治疗处理。假手术组:麻醉后,行背侧颈正中切口,不进行椎动脉烧灼,再行腹侧颈正中切口,分离双侧颈总动脉,穿线备用,但不进行颈总动脉夹闭,24小时候缝合切口。治疗期间常规饲养每日消毒观察大鼠日常行为外不予任何治疗处理。以上动物均在造模后、治疗结束后行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水迷宫试验后随机抽取各组中大鼠处死取含海马的脑组织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及SOD,MDA。结果;经水迷宫实验检测VD模型组表现出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SOD活性下降,MDA含量上升,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埋线组与针刺组两组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SOD活性均有所上升,MDA含量均有所下降,且寻找跳台次数明显增多,潜伏期缩短,但埋线组优于针刺组。各组抽取的大鼠脑切片做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辨识海马锥体细胞变化。发现假手术组锥体细胞排行紧凑,整体构架规整,核清晰可见并深染。模型组则呈弥散空泡样变大,核仁缩小。埋线组和针刺组细胞空泡弥散较模型组少,细胞构架较清楚,核仁也可见。结论:百会、肾俞穴位埋线可以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提高大鼠大脑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对大鼠脑组织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