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肥料以及施肥方式对蓝莓生长的影响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莓(Blueberry)是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桔属(vaaccinium spp.)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保健价值。在中国引种栽培仅30余年,发展速度迅猛,但栽培技术仍不完善,限制了蓝莓的发展。蓝莓为寡肥性植物,对化学肥料比较敏感。自然状态下菌根菌对蓝莓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具有重要作用,而人工栽培过程中不适宜的土壤环境造成了菌根菌侵染率极低。因此,筛选出一种适宜的生物有机肥或微生物菌肥对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提高菌根侵染率和促进苗木生长具有重要意义。生产上施肥方式往往是采取一次性施肥或者不施肥,严重造成了肥料的浪费和匮乏。因此本文开展5种生物有机肥或微生物菌肥以及5种施肥方式的研究,为蓝莓人工栽培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以不加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为对照,测量蓝莓生长指标、植物生理指标、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比较自制的酵素菌肥(T1)、EM菌堆肥(T2)、木霉菌制剂(T3)和购买的枯草芽胞杆菌制剂(T4)、阿维菌素有机肥(T5)等5种生物有机肥或微生物菌肥对蓝莓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5种生物有机肥或微生物菌肥均能显著提高蓝莓基生枝条粗度、叶面积、百叶干重,提高基生枝条长度、叶片氮磷钾、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叶片光合能力。各处理土壤全钾、有效磷、有机质含量更高,土壤全氮、全磷、铵态氮、速效钾有着更低的残留量。添加木霉菌制剂处理(T3)在基生枝条长度、叶面积、百叶干重、叶片全氮全磷、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a+b含量,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表现最佳,分别高出对照的16.78%,48.21%,32.93%,45.98%,24.95%,24.86%,30.97%,21.27%,56.14%。对照的细菌物种种类最多,木霉菌制剂(T3)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最大,各施肥处理真菌多样性显著大于对照。通过主成分分析,不同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对蓝莓生长的影响依次是:T3>T2>T1>T4>T5>CK,其中木霉菌制剂对蓝莓生长效果最佳。施肥方式展开磷肥实验,总施肥量均为30 g/株,研究一次性施肥(DF)、线性施肥(LF)、平均施肥(AF)和指数施肥(EF)对蓝莓形态指标、植物生理指标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比较四种施肥方式与对照的关系。试验表明:各施肥方式均能显著提高基生枝条长度、粗度、叶面积、百叶干重等形态指标,也能提高叶片磷钾含量、可溶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光合作用能力。各处理土壤有效磷高于对照,而土壤中其他氮磷钾全效有效养分低于对照。指数施肥在形态指标、叶片钾含量和可溶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植物光合能力等方面高于其他处理,基生枝条长度和粗度生长幅度分别为对照的1.71,1.07倍。5种施肥方式对蓝莓叶片磷钾含量差异不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对蓝莓生长的影响依次是:EF>AF>DF>LF>CK。说明各施肥处理均能促进蓝莓的生长,其中指数施肥效果最佳。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