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黎英海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进行了分析。《枫桥夜泊》是盛唐诗人张继所写的一首诗,该诗意境深远,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使它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黎英海为《枫桥夜泊》谱写了同名艺术歌曲,该作品运用整体构思的方法通过钢琴低音部双持续音的“钟声”、中层装饰性音型的“流水声”、上层旋律音型的“缕缕愁思”,与吟诵性的、带有古曲韵味的独唱旋律相结合,生动、真切地表现了原诗中那种无限愁情但又怀有某种希望的深刻意境,其别具一格的艺术手法和鲜明的音乐形象令听众为之叹服。黎老先生自己认为,《枫桥夜泊》全曲以缓慢低沉的钟声为背景,在钟声的间隙中出现江南吟诵式的歌调,钟声持续的叩击着过客孤寂的心灵,对愁的岂是“江枫”“ 渔火”,最愁的正是心绪怅惘的作者本身;吟唱者感慨,钢琴的固定低音同不断变换色调的高音区音型及中音区音型的交织,也是在“对愁”。可以看出,作曲家是在充分了解古诗背景的前提下,对诗人内心进行深刻细致的揣摩后进行歌曲创作的。诗歌从很细小的景色入手,通过描写半夜传来的钟声,引发满怀愁绪。从黎英海为《枫桥夜泊》谱写的同名艺术歌曲及其演唱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声乐艺术是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小型综合艺术,声乐艺术具有时间艺术的显著特征,声乐艺术是一种非再现性艺术。与此同时,声乐艺术作为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它从构成方式上也界定了语言音乐化的艺术表现的质的规定性。因而,声乐艺术作为音乐与诗、词相契合的综合艺术,具有音乐和诗、词两者的艺术功能。“没有不需要歌唱的诗,也没有不需要诗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