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汇储备的过度积累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基于重商主义思想,对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和出口导向型经济结构进行了研究。本文的核心观点是,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重商主义发展战略使其逐渐形成了出口导向型经济结构,外汇储备的过度积累是这种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的必然结果,在当前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下,这种战略不具有可持续性。根据熊彼特的标准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和措施,中国的“新重商主义”体系应包括四个方面:出口导向、汇率钉住、外汇管制和贸易余额,并辅之以其他的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财政、金融政策。其中,贸易余额是这一体系的核心,国家干预是这一体系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通过各种激励政策引进FDI、扩大出口成为中国的战略选择。FDI的流入对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FDI的不断流入和加工贸易的发展使得中国逐渐形成了出口导向型经济结构,成为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外汇储备规模迅速扩大,储备功能和储备动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全球经济失衡的影响下,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不断自我强化,其负面作用越来越显著。尽管外汇储备对于宏观经济稳定和防范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其发挥作用是有一定条件的。如果经济基本面极度脆弱,无论多少储备都无法弥补并防止危机的发生。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在美国极度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影响下,美元贬值的风险加大,中国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风险。由于规模巨大,结构不合理,中国无法通过调整有效避免损失。为了摆脱“美元陷阱”,中国必须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全面的结构性改革,包括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收入分配改革、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等,扩大内需,提高消费,同时积极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以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本文结构如下:第一章是导论;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第三章是中国外汇储备增长概况和主要影响因素;第四章是重商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新重商主义”的特征;第五章是出口导向型经济结构的形成与外汇储备的增长;第六章是外汇储备增长的自我强化机制;第七章是外汇储备、经济结构与金融危机;最后是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主要采用了假设演绎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及计量经济学等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