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最常见的九类恶性肿瘤之一,为癌症死因的第五位。人类对于大肠癌的研究开始较早,至今对其分子事件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进展,抑癌基因其等位基因的杂合性缺失(Lose of Heterozygosity,LOH),及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功能的缺陷导致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大肠癌发病的重要机制。 MSI最早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中发现。HNPCC呈常染色体遗传,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符合Amsterdam诊断标准称为ICG-HNPCC,符合可疑HNPCC(Suspected HNPCC,sHNPCC)诊断标准的称为sHNPCC,已有研究证明两者具有相似的分子基础。MMR基因中hMSH2与hMLH1的突变在HNPCC中起主要的作用,但它们的突变在东西方和亚洲各国间有较大的差异,而我国对ICG-HNPCC尤其是sHNPCC及MMR在HNPCC中的作用尚无一个系统的研究。 MSI的检测常常被用于MMR基因突变分析前的筛选。由于微卫星位点众多,不同微卫星的选择常常得出不同的结论。研究发现BAT26这个位于hMSH2基因第5内含子的特殊的26个(A)的重复序列,具有单态性,对MMR基因缺陷的检测更具有特异性。但近来研究表明,BAT26结合其它单碱基或多碱基重复序列的微卫星位点将使MSI检测结果更加可信。BAT25这个位于c—kit基因内含子中的特殊单碱基(A)n重复序列,也是个相对稳定的位点,同样可以有效地检测MSI。能否将BAT26单独作为对MMR缺陷检测的指标,或将BAT25和BAT26结合直接作为一种简单、可信、经济的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 方祛用于MSI的检测,并联系MMR基因突变憎况,以了解它们对MMR 的调控作用,这在国内未有研究,国外也甚少涉及,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研 9. 对于M刑匾基因另一个调控机制涉及MMR基因另一个重耍非编码 区—一基因启动于区W’Ce岛的过度甲基化。基因启动于5’$CpG岛的 过度甲基化可引起基因的失活。研究证实高这84%的MSIM性的散发性大肠 癌存在M凡*的过度甲基化,而且与MSI密切相关,HNPCC中也有此现象。 目前在研究中尚末发WllM SllZ的过度甲基化现象。国内对此尚无报道,对 于其与另一非编码区分子事件一MSI之间在对MN匹基因调控中的关系更是 空白,因此本文在这方面傲了一些研究。 本研究分为丙大部分: 第一@分:C的吃床表型及则日匾匣的表达 沮过对19842&)l年浙江大学附间二院肿痞科收治的大肠癌病人的随访 资料的分析,从中筛进出54个W家系(其中包括12个ICG4INPCC 家系及42个SllNPC家系),继而分析这些家系的肿瘤诣,并对这些家系中 先证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同期742例敌发性大肠癌的进行比较。分析发 现:54例y$证者的各项临床病理学指标与散发组相比,两者在发病 年龄、发病部位、分化程度、多原发癌均有明显差异(P<n.05)。总计54个 HNPCC家系中共有!78个肿瘤,除大肠癌外,尚有胃癌、子宫癌、肝胆系 统癌、泌尿系肿瘤、乳癌、淋巴造血系统肿瘤、胰腺癌等肠外肿瘤发生,尤 其以前四种更为常见。二 对上述HNPCC家系先证者大肠癌的石络标本共ZO例(其中 ICy W 8例,t】ZN人同用敌发牲 癌的石鳍标本共!6例 进行免疫组化检测llMAntll及hMSllZ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HNPCC中 hMLH!45%不表达,hMSllZ 3oh不表达;散发性大肠癌中!8.75% llMull 不表达,!8.75%tiM3HZ不表达。IINPCC中llMull、bMSHZ表达均比散 发性大肠癌下降,而且11.m------l不表达比例高于bMSHZ,但无统计学差异。 可能与样本量有关,污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3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 由此可见我国ICG4INPCC及st,nrvC同样具有特殊的临床表型,两 者具有相同遗传背景;WHI和bMSffe基因的失活可能分别涉及国人4at 和3oh的M的发病,而且twHI起主要作用。 第二部分:则n肛臣基因的词拄二1.MMR与MSI 己知6O对散发性大肠癌DNA样本,其中6N存在hMSllZ第5外显于 的体细胞杂合性突变,分别以聚丙烯 凝胶电泳和基因扫描的方法对其进 行BATh6的检测,并分析其与hMSHZ突变的关系。60对样本有3例肿瘤 组织DNA样本表现为BAry6+,而且这3例均有hMSHZ第5外显子突变。 BAy6检测与MHZ突变的符合率为W(316),说明BAD6单独作为 MMK检测手段有缺陷,需结合其它被卫星位点柱测更憎确.另外发现 BAy6位于MllZ第5内含于,3例hMSllZ突变均位于第5外显于,是 否提示BKy6的变化5!起了WHZ突变。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