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语言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尤其是作为英语启蒙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师,其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示范性,准确、清晰、流利、地道而且有一定趣味性。然而根据笔者十年的教学实践和听课时的课堂观察,发现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语言的使用上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课堂效果因此而大打折扣,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受到极大的影响。
本研究以二语习得理论和动机理论为出发点,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课堂观察法等方式,研究徐汇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现状。过去一年,笔者共听取了徐汇区各类小学不同教龄教师五十节课,而研究样本则选取了八所不同层次和基础的小学英语课课例,力图找出英语教师在使用教学语言时所存在的问题并剖析问题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和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本研究旨在提升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意识,进一步提高其语言素养,从而为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和专业化成长创造可能。
本文共由6章组成,各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提出了本章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目的。第二章: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回顾了国外对二语课堂的教学语言的研究和国内就英语教师语言素养和英语教学语言特征的研究。第三章: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概述:阐述了教学语言的概念和分类,重点分析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特征。第四章: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实证研究:采用了8节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素材,逐项分析了教师在课堂用语、教学用语、交流用语和反馈用语的使用现状。第五章: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问题产生的因为及改进举措;第六章结束语:通过该研究,可以提升教师对教学语言重要性的认识,这对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