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C型胞质不育恢复基因及玉米矮花叶病抗病基因定位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271724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在生殖过程中不能产生花粉和花药的现象称为雄性不育,自然界存在的植物雄性不育可分为细胞质雄性不育和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种类型。目前在玉米制种中主要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制种,雄性不育的利用是提高玉米种子质量的重要途径,在玉米胞质雄性不育的3种类型中,T型和S型胞质不育的恢复机理已较为清楚,C型胞质雄性不育由于遗传背景复杂,其恢复机理研究结果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多数研究者认为C型胞质不育的恢复存在两对以上的恢复基因,并对恢复主基因Rf4进行了定位研究,但Rf4定位结果不尽一致,而恢复主基因Rf5和部分恢复基因只形染色体定位结果还未有报道。由于C型胞质不育的恢复机理不十分清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C型胞质不育的应用。本研究利用恢复系凤可1、A619及不育系CMS-C237、CMS-CMo17杂交组合分离群体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恢复系凤可1有两对重叠恢复基因Rf4、Rf5,A619中只有1对恢复基因Rf4。利用微卫星标记(SSR)将恢复主基因Rf4定位在第8染色体短臂上,与引物bnlg2307的遗传连锁距离为25.4cM;首次将恢复主基因Rf5定位于第5染色体长臂上,与引物bnlg1711、bnlg1346、phi058连锁,距3个引物的遗传距离分别为7.51cM、1.68cM、9.87cM。 玉米矮花叶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该病的流行在不少国家和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玉米矮花叶病存在多种病毒株系,并可以通过摩擦接种、蚜虫介导及种子带毒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给玉米矮花叶病的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在生产上最有效的防治办法是推广抗病杂交种。我国是玉米矮花叶病的高发地区,该病主要由MDMV-B和SCMV等病毒株系引起。由于玉米矮花叶病有多种复杂的抗性机制,存在多个抗病基因。前人曾对显性抗病基因Mdml进行了染色体定位。本研究通过对黄早四与Mo17六个群体的田间接种调查,利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模型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黄早四对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由一对主基因和微效基因控制。通过黄早四和Pa405的等位性测验,发现黄早四中的抗病主基因是一个与Mdml位点不同的新的隐性抗病基因,将该基因命名为mdm2。利用1套含有隐性标记的糯粒易位系将黄早四中的抗病主基因mdm2定位第6染色体长臂上,与易位系T6-9b连锁;同时通过SSR分子标记发现mdm2位于第6染色体长臂上,与引物bnlg1867、bnlg391、phi077连锁,距3个引物的遗传距离分别为9.56cM、6.72cM、4.74cM。
其他文献
论述了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系统的内涵、特征及其相关理念,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垃圾管理系统应具备的条件,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探讨了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系统及发展城
工作站产品是目前使用很广的专业计算机产品,广泛用于机械工程自动化(MDA)、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字媒体创作(DCC)以及网络管理和Internet应用服务器
四川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菌生产与加工基地以及西南产品集散中心。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生产和市场供给,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决定将食用菌产业列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十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花卉的需求日益增加,园艺学家们为此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努力,培育出了许多花期长、颜色艳丽、形状奇异、姿态优美的观赏
如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介技术发展迅猛,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如何应对由此而来的新挑战,已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无锡广播电视台"智慧无锡"移动客
目的检测HBsAg阳性的血清学少见模式PreS1抗原,观察各少见模式PreS1抗原检出情况,探讨各少见模式PreS1抗原与HBeAg和HBV-DN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和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分别
利用混合遗传算法(Hybrid Genetic Algorithm,HGA)对南京长江大桥的监测传感器进行优化布置,得到了考虑不同的振型阶数和不同传感器数量的优化布置方案。优化结果表明,HGA高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完成情况今年是治理整顿的关键一年,由于采取了各种有力措施,上半年我省国民经济基本保持了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总的趋势是: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