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和汉语的语言态度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454545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态度研究是社会语言学中有理论价值的课题,对于了解一个民族、一个群体或社团的心理特点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并且对研究语言规划的理论探索和语言方针政策的制定也有重要意义,还可为教育提供参考信息。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出发,试图分析英语专业学生对所读专业英语和母语汉语的语言态度差异。以Baker的社会文化模式为理论基础,本文作者提出将该模式中的性别,学校类型和家庭背景三要素作为决定这种语言态度差异的变量,并对此进行验证。   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问题:   1) 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语和汉语的语言态度有何不同?   2) 性别,学校类型和家庭背景对语言态度有没有影响?有什么样的影响?   本研究选择辽宁的三所高校共183名英语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面谈和问卷获取数据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语言态度差异经过数据的因子分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亲和力、地位价值、现代性格。在亲和力层面上,被试对汉语的评价略高为英语,而在地位价值、现代性格层面上,被试对英语的评价明显高于汉语。被试的语言态度是一个多元的价值系统,存在着性别、学校类型、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本文依据社会语言学对调查结果进行解释,分析了语言态度差异产生的社会原因。
其他文献
在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中,阅读是学生毕业后应用最多,也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授较难提高的一项。近几年关于元认知知识与阅读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初步认为元认
本论文从话语分析角度出发,旨在揭示中国大陆地区品牌标识中双语混合语在广告中所反映的多种身份和价值体系。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从语言和价值两种维度来分析品牌标识,进而揭
伊斯兰建筑是伊斯兰文化最直观、最久长的物质载体,它反映的是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进行对外征服的历史,是阿拉伯民族同其他民族传承与交融的过程,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获
托尼·莫里森是当今美国文坛最重要的黑人女作家之一,黑人妇女问题一直是她创作的重点题材。她深受女权主义影响,把争取种族平等和妇女解放作为终身事业。她的作品大多关注黑人
安东尼·伯吉斯作为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以其文学作品的多产和创新著称于世。《发条橙》被公认为伯吉斯的代表作。该作品于1962年问世之后,就得到了评论界和读
翻译标准在翻译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关翻译标准问题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很久。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翻译标准。 1984年,北京大学教授辜正坤先生提出了“翻译标准多元互
成长作为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和生命个体的重要体验,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为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青少年成长问题一直是美国文学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美国成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