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发光器件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由于其优异的发光性能,被普遍认为在平板显示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最佳候选,因而关于有机发光器件方面的研究受到了众多的关注。红荧烯(rubrene)是并四苯的四苯基衍生物,是最具前景的有机半导体材料之一,由于单晶形式的最高场效应迁移率(高达20cm2/V)以及它增强器件稳定性的能力,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兴趣。
红荧烯能促进Alq3到DCJTB(一种红色荧光染料,分子式:C30H35N30)的能量转移,所以可与Alq3作为双主掺杂DCJTB器件获得深红色和高效率发光。因此,它在有机薄膜光电池,有机场效应管,有机发光二极管方面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实际应用中,有机器件会经历从室温到较高温度(通常大于100℃)的变化。温度改变引起的有机薄膜的形态以及分子堆积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有机半导体材料电子器件的稳定性和效率方面被证明具有决定性作用。红荧烯薄膜的堆积结构能影响能带的性质,因而决定电子和光学性质,比如电荷的流动和电子的跃迁。
因此,对红荧烯薄膜的电荷输运性质有全面的认识是关键所在。与红荧烯基于器件的应用不同,我们对本征特性的理解,特别是红荧烯薄膜在变化的温度下的电子和光学性质的理解还是很有限。本文中,我们通过原位测量方式,对不同衬底上红荧烯薄膜的PL谱进行了测量,结果清晰表明退火温度和衬底的不同会影响红荧烯发光的PL谱强度和谱峰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