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迈克尔·翁达杰生于斯里兰卡,受教于英国,定居于在加拿大,是当代文坛久负盛名的作家和诗人。他的代表作《英国病人》于1992年荣获了英语小说最高奖——布克奖,由此改编的电影《英国病人》在1997年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文学作品具有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自20世纪以来,叙事学发生了自时间维度向空间维度的转向,小说中的空间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小说《英国病人》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融战争,爱情,民族和身份为一体的主题呈现和精湛的叙事技巧,不少学者从这些角度切入来分析这部作品,却很少从有学者从空间的角度来研究这部作品。本论文将从空间的内容和形式来解读小说的空间建构。本论文从内容上运用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解读小说的空间建构,包括物质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小说的物质空间:圣吉诺拉莫别墅,北非沙漠和伦敦,不仅是事件发生地,作者更是利用这三个物质空间的来回转换来推进小说的叙事进程。“北非沙漠”和“伦敦”作为逝去时间的标志物存在,分别是主人公艾尔麦西和基普记忆的凝聚地,象征着过去,而“圣吉诺拉莫别墅”象征着现在。“北非沙漠”“伦敦”这两个空间不是静止的空间,它们背后隐藏着帝国主义的政治企图。其次从主人公艾尔麦西和基普的心理空间入手,分析了战争和民族主义给他们带来的创伤,由此引发的心理变化和外在表现。最后,社会空间从物质空间和心理空间的融合入手,指出小说的主人公在物质空间受到压迫引起心理空间的变化,而后在社会空间通过建立跨种族的友谊和爱情关系来治愈创伤,这对于构建和谐平等的社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从形式上运用弗兰克的空间形式理论解读小说的空间建构。翁达杰运用多视角,并置和重复叙事的手法实现了小说的空间性,使小说呈现出立体的画面。本文从内容上和形式上解读《英国病人》的空间建构,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这部作品,挖掘出隐藏在空间背后的历史政治内涵。更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翁达杰的小说和主题之间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