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灾害给生命和财产损失带来的威胁愈发不容小视。我国政府从政策制定到城市防灾基础设施建设上,均加大了对城市防灾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推动了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各主要城市兴建的避难场所更是极大提高了城市的容灾能力,但总体而言,我国以开放场地为主导的避难场所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于不同的地域条件和灾害类别的城市避难场所没有针对性的建设思路和相对科学的评价方法,同发达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从近几年避难场所的引入到投入使用,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存在空白。本文从影响城市居民避难安全的因素入手,针对寒地的地域和灾害特征和城市避难场所的建设要求,以寒地城市社区级避难场所为研究对象,对避难安全评价指标的构建及应用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中主要对避难安全模糊评价的理论方法、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模型和评价结果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从避难安全的四个方面影响要素出发,以寒地城市哈尔滨市的社区级避难场所兆麟公园为例进行避难安全的评价,并尝试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设计策略,并对寒地社区级避难场所的建设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由于我国对特定气候和灾害条件下的避难场所建设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相对匮乏,本课题仍存在诸多不完善和需要改进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深入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总结。这对于加速推进我国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保障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长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