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素质教育一直是中国高校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面对新时代的政策导向和现实问题,人文素质教育需要进行特色鲜明和深度突破的变革,以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满足社会转型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与期待。同时,随着“文化强国建设”和“坚定文化自信”理念的提出,高校的文化传承创新职能被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也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意蕴深厚、内涵丰富的优秀地域文化资源具有可贵的人文教育开发价值,因此,地方高校可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承担文化传承的责任、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从而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和文化育人功能,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变革发展,促进高校特色文化建设,推动优秀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明确“人文素质教育”“地域文化”“地方高校”等核心概念,并在高等教育文化功能理论和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理论的指导下,从人文素质教育发展和地域文化传承的相互关系,以及优秀地域文化的人文教育功能和价值方面,论证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要性,同时,从政策指引、文化资源现实条件、有效途径三方面分析了可行性。因此,通过对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分析,能肯定地域文化对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明确为何及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从而实现二者的双向互动。
本研究以处于历史悠久、地域文化资源丰富的河南省高校为例,选取了四所位于不同城市且具有一定办学实力的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研、资料收集,归纳当前河南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五项成效,即在育人理念中强调地域文化价值、在部分专业中开设地域文化人文课程、组织地域文化主题的校园活动、在校园建设中引入地域文化元素、依托研究成果丰富人文教育资源。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分析了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有效传承、发展地域文化的影响因素。
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调研,本文以现状问题与做法成效为导向,从地域文化的人文教育功能及融入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形式出发,提出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地域文化传承、发展的对策及建议。第一,推进地方高校与本地社会内外联动,提高高校管理层对地域文化传承发展的规划方案制定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与政府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获取相应社会保障,形成地域文化传承发展合力;第二,地方高校要革新教学体系,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挖掘优秀地域文化的育人资源,开发地域文化校本教材,优化人文课程体系建设,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升地域文化育人的实效;第三,要充分利用人文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整合校内资源,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地域文化主题的人文教育第二课堂体系,扩大地域文化宣传教育途径和覆盖面;第四,在校园景观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元素,为高校传承地域文化营造良好的特色校园文化氛围;第五,建立合理完善的地域文化教育教学的相关考核评价制度和保障制度,促进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为优良持久。
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明确“人文素质教育”“地域文化”“地方高校”等核心概念,并在高等教育文化功能理论和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理论的指导下,从人文素质教育发展和地域文化传承的相互关系,以及优秀地域文化的人文教育功能和价值方面,论证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要性,同时,从政策指引、文化资源现实条件、有效途径三方面分析了可行性。因此,通过对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分析,能肯定地域文化对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明确为何及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从而实现二者的双向互动。
本研究以处于历史悠久、地域文化资源丰富的河南省高校为例,选取了四所位于不同城市且具有一定办学实力的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研、资料收集,归纳当前河南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五项成效,即在育人理念中强调地域文化价值、在部分专业中开设地域文化人文课程、组织地域文化主题的校园活动、在校园建设中引入地域文化元素、依托研究成果丰富人文教育资源。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分析了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有效传承、发展地域文化的影响因素。
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调研,本文以现状问题与做法成效为导向,从地域文化的人文教育功能及融入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形式出发,提出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地域文化传承、发展的对策及建议。第一,推进地方高校与本地社会内外联动,提高高校管理层对地域文化传承发展的规划方案制定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与政府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获取相应社会保障,形成地域文化传承发展合力;第二,地方高校要革新教学体系,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挖掘优秀地域文化的育人资源,开发地域文化校本教材,优化人文课程体系建设,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升地域文化育人的实效;第三,要充分利用人文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整合校内资源,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地域文化主题的人文教育第二课堂体系,扩大地域文化宣传教育途径和覆盖面;第四,在校园景观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元素,为高校传承地域文化营造良好的特色校园文化氛围;第五,建立合理完善的地域文化教育教学的相关考核评价制度和保障制度,促进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为优良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