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河南省高校为例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eng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素质教育一直是中国高校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面对新时代的政策导向和现实问题,人文素质教育需要进行特色鲜明和深度突破的变革,以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满足社会转型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与期待。同时,随着“文化强国建设”和“坚定文化自信”理念的提出,高校的文化传承创新职能被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也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意蕴深厚、内涵丰富的优秀地域文化资源具有可贵的人文教育开发价值,因此,地方高校可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承担文化传承的责任、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从而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和文化育人功能,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变革发展,促进高校特色文化建设,推动优秀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明确“人文素质教育”“地域文化”“地方高校”等核心概念,并在高等教育文化功能理论和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理论的指导下,从人文素质教育发展和地域文化传承的相互关系,以及优秀地域文化的人文教育功能和价值方面,论证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要性,同时,从政策指引、文化资源现实条件、有效途径三方面分析了可行性。因此,通过对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分析,能肯定地域文化对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明确为何及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从而实现二者的双向互动。
  本研究以处于历史悠久、地域文化资源丰富的河南省高校为例,选取了四所位于不同城市且具有一定办学实力的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研、资料收集,归纳当前河南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五项成效,即在育人理念中强调地域文化价值、在部分专业中开设地域文化人文课程、组织地域文化主题的校园活动、在校园建设中引入地域文化元素、依托研究成果丰富人文教育资源。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分析了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有效传承、发展地域文化的影响因素。
  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调研,本文以现状问题与做法成效为导向,从地域文化的人文教育功能及融入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形式出发,提出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地域文化传承、发展的对策及建议。第一,推进地方高校与本地社会内外联动,提高高校管理层对地域文化传承发展的规划方案制定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与政府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获取相应社会保障,形成地域文化传承发展合力;第二,地方高校要革新教学体系,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挖掘优秀地域文化的育人资源,开发地域文化校本教材,优化人文课程体系建设,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升地域文化育人的实效;第三,要充分利用人文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整合校内资源,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地域文化主题的人文教育第二课堂体系,扩大地域文化宣传教育途径和覆盖面;第四,在校园景观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元素,为高校传承地域文化营造良好的特色校园文化氛围;第五,建立合理完善的地域文化教育教学的相关考核评价制度和保障制度,促进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为优良持久。
其他文献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可以很大程度地丰富以往国家“主导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其在适应学生和社会需要上的效力。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是实现素质教育、满足学生需求、促进教师发展、凸显学校特色、培养多样人才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基础教育的投入加大,课程改革力度逐步加深,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关注度随之提升,但目前已经具有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学校较少,主要集中在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东部省市,西部地区对校本课程相关问题关注度不高,缺乏实践,任何新事物的发展和完善都是一个
【摘 要】认知风格是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成分,认知风格的和谐健康发展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保证。本研究通过对新疆地区不同层次的青少年进行分层整体取样,选取2148名在校生,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量表*认知风格分量表,实施全国统一时段的测查,以探讨新疆青少年认知风格发展水平和变化的特点。结果显示:新疆青少年认知风格发展处于较好的水平;认知风格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认知行为维度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新疆青少
期刊
【摘 要】当前,标准化建设已经渗透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社会保险作为直接面向群众的前沿窗口,其经办业务的标准化已成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标准化建设中的I tf 业务标准化为主要分析对象,分别从科室设置、科室功能的实施、内部控制以及业务环节的优化等几个方面,对宿迁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在进行社会保险业务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
期刊
【摘 要】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当前的文化市场的激烈竞争,民族音乐的发展陷入了困惑。作为艺术工作者,如何使民族音乐走出困境,开拓民乐创作新领域,使当代民族音乐登上一个新台阶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艺术 民乐 市场化  【中途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1-0-01    中国五千年的民族艺术精彩纷呈,灿烂夺目,其中民族音乐的发展取
期刊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体现一个国家最核心的综合软实力、体现一个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双重保障。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保护文化多元性,传承与创新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民族的血脉,亦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变迁、信息化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既受到文化的影响,又是发展与创
【摘 要】随着高校扩招、就业体制变革,使现今大学生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突显出其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计划与实施过程中的指导,能有效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质量,提升大学生职场成功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设计 实施  【中途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1-0-02    1 大学生职业生
期刊
【摘 要】陈寅恪逝世已经40周年了。从陆键东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等书中,可以感知陈寅恪的治学之道和学人风骨。其治学态度重真知轻浮名,博学强记,贯通文史;其治学方法融汇中西,坚持从史实中求史识,并在比较研究和诗史互证上独成自己的心法;其治学领域避易就难,不甘逐队随人,树立起东方学研究的中国旗帜;其治学根本在不曲学阿世,坚守学术的独立性。陈寅恪以自己的学术人生诠释了“独立精神、自由意志”的学者品质
期刊
人工智能凭借着强大的学习力、超凡的记忆力、高效的工作能力不断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在意识到人工智能对于社会发展造成的巨大改变后,纷纷把人工智能作为国家的重要竞争战略。截至目前,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最具颠覆性的技术,极大地推动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教育方式不断改变。此时,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正确看待人工智能的深刻变革,并及时调整教育目标,从教育入手,正确认识和使用人工智能,否则,在囊括着各种智能化工具的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将会陷入人工智能的沼泽,在人工智能不断地对人类的生活方式进行
摘要: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悲剧意识与作为创作主体的作者所处的环境背景以及人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而张爱玲在她所创作的众多“传奇”文学作品中,更是将这悲剧意识体现的淋漓尽致。她透过传奇性的故事让读者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和生命的苦难,让读者窥探到了人性的自私和卑琐,让读者对她笔下那个充斥着虚伪和欺骗的世界有了更鲜活的印象。  关键词:张爱玲;悲剧意识;人性;女性  中图分类号:I207.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此外,近期国内多所大学开始实行学籍预警管理制度,对因修不够规定学分或违反学校学籍政策的学生予以处理,部分高校2008年休学人数占当年招生总人数的1.7%左右,2009年退学人数占当年招生总人数的0.6%。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犯罪与故障大学生中有84%以上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