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中籼品种改良过程中产量与氮肥吸收利用的变化及其生理基础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cat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了解在水稻品种改良过程中产量与氮肥吸收利用的变化特点及其生理基础,对于指导水稻高产高效育种与栽培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江苏省近60年来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12个中籼水稻品种为材料,依据品种种植年代结合株型特点将其分为早期高杆(ET)、矮秆(DC)、半矮秆(SDC)和超级稻(SR)4个类型,设置了ON(不施用氮肥)、210N(全生育期施纯氮210kg hm-2)、300N(全生育期施纯氮300kg hm-2)三个氮肥处理,研究了中籼水稻品种改良过程中产量与氮肥吸收利用的变化及其生理基础。主要结果如下:
其他文献
玉米(Zea mays L.)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近年来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已成为我国第一大作物。玉米瘤黑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广泛分布在各玉米栽培地区,常为害玉米叶、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宁夏南部山区常年大面积种植,改变了马铃薯原有的生产布局,致使轮作倒茬困难,连作障碍问题日益突出,造成马铃薯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发育减弱、土壤养分含量下降,微生态环境改变等状况,研究通过两年田间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实验,结合磷脂脂肪酸(PLFA)、Biolog Eco板等技术手段,以单作马铃薯、蚕豆、荞麦,马铃薯//蚕豆、马铃薯//荞麦为处理,研究了马铃薯不同间作模式对
为了明确小麦籽粒不同部位品质性状的分布特征,探讨氮肥运筹对籽粒各层品质性状的影响,于2009-2011年在江苏省徐州农科院进行试验,叶面喷氮试验选用四个中强筋小麦品种:矮抗58、09-82、济麦22和徐麦30;不同叶龄期追氮试验选用强筋小麦品种徐麦7086,研究了花后叶面喷施氮肥和不同叶龄期追施氮肥(春2叶、春4叶、春5叶、孕穗期和开花期)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