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几十年是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快速的经济发展在带来国民经济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也积累了各种环境问题。伴随着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国民对环境质量的关注程度和要求也日渐提升。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已成为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中国政府已经明确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流域作为一个以水力联系为基础自然形成的地理单元,其区域内各自然环境要素存在着紧密联系,导致很多环境问题往往具有流域性的特征。因此,在解决流域环境问题时,从流域全局以及影响流域生态环境的多要素角度出发进行统筹考虑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需要从流域的角度出发去解决流域性环境问题,但在相关的考核指标体系和管理机制方面有待完善。本研究从流域的角度开展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流域环境管理对策研究,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论文选取青弋江流域、淠河流域、率水河流域作为安徽省典型流域开展研究,通过资料搜集、现场踏勘、样品采集与分析统计,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和国外关于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和内涵、评价方法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构建了典型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和方法,对三个流域开展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基于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理念对安徽省的流域生态环境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本论文主要成果如下:(1)建立了安徽省典型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安徽省境内有长江、淮河和新安江三大流域。根据对三大流域内一级流域的自然特征、规模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开展情况,选取青弋江流域、淠河流域、率水河流域作为安徽省典型流域开展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根据典型流域的自然环境状况、生态系统特征及其服务功能等,在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由决策层、系统层、要素层、指标层和变量层组成的典型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每项指标建立5个等级的评分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体系中各层级指标进行逐层赋权,建立了逐级加权的典型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方法。(2)对安徽省典型流域开展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对研究区域进行土地利用、地表覆盖、水资源、水质、人口、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了收集;在三个流域共126个点位开展水生生物采集,74个点位开展河道水文状况实地调查;在对调查和采集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后对三个流域开展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评价得出:青弋江流域、淠河流域、率水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68.8分、63.6分、77.5分,健康级别均属于良好级别;各流域内部上、中、下游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基本一致;对比陆域和水域生态系统,陆域生态系统要优于水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根据单个具体指标和要素评价,发现水生生物相关指标和河道连通性指标评分较低,是影响三个典型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根据水质指标和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结果对比,两者存在明显差异,说明了单纯的化学水质指标在反映水环境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从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角度对安徽省流域环境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通过对安徽省流域环境管理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发现安徽省流域环境管理总体特征存在着空间条块分割和部门多头管理的特点,从流域整体角度进行环境管理的特点不明显。综合分析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流域环境管理的经验,从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角度出发,对安徽省流域环境管理从管理理念、法规体系、管理目标、管理机构与机制、流域规划、环境问题的诊断识别与预警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