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考政策变迁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_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处于一个利益分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群体的利益矛盾十分突出。而公共政策过程就是不断整合利益的过程。我国的高考政策是影响千家万户的一项公共教育政策。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高考政策公平性争议的实质是利益之争。由于以往对高考政策分析的技术路径的限制,使得如何合理界定高考政策中各个主体之间的深层关系成为一个刚刚破题而又尚未形成一致性结论的重要课题。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一种对公共政策中的利益进行分析而且颇有成效的分析方法。借用该理论的思想与方法,我们发现高考政策的变迁中存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校以及考生等核心利益相关者,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以及争取自身利益的行为选择。通过截取招生计划政策、反“高考移民”政策以及保送生政策变迁中利益相关者博弈的过程进行分析后发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校以及考生之间为了各自利益最大化存在着非合作博弈行为。类似的非合作博弈会导致个体理性与个体理性、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造成利益总量的“漏损”。而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促使各利益相关者进行“无限重复博弈”,各方才有望达成合作,减少冲突。   我国高考政策变迁历程是各个利益相关者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的过程。这个利益调整的过程是通过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冲突——调整——阶段性均衡——冲突——阶段性均衡”的循环博弈模式实现的,利益非均衡与利益均衡状态交替出现。利益相关者对潜在利益的追求以及制度环境中某些外生性变量诱致了政策的变迁,形成了诱致性制度变迁路径;而一定的非正式制度向正式制度转变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路径,并且在变迁过程中存在“路径依赖”和“政策学习”的现象。   未来的高考政策变革应该致力于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校以及考生之间的利益均衡机制,促使各个利益相关者在利益均衡点上寻找“合作之路”。因此,高考政策的公平性建构必须在遵循合法性、合理性与现实性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界定各个利益主体的权利、建立利益主体的政策参与和利益协商机制以及扩大利益供给等途径实现。  
其他文献
英语,作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为普及的一种语言,是现代社会国际交流过程中必需的语言工具。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的课程之一,按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
当今社会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坚持与完善举国体制、“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是实现“人才强体”的战略选择,培养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提高竞技体育人才培养
HPS(history,philosophy&sociologyofscience)教育是当今国际科学教育的重点议题,其主旨在于通过蕴含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思想的科学史教育改善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教科书
行动导向教学法最初起源于德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德国教育界高度关注行动导向教学法,并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普遍实施和广泛讨论,在实践中行动导向教学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随着时代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WEB2.0的提出与实现,人类对网络在思想认识上的进一步提高。社会性软件的兴起,进一步推进了网络社会化,无疑加大了社会化网络学习的需求。   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