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四逆汤对BALB/c硬皮病模型小鼠血清VEGF、PDGF、ET-1、ANG-Ⅱ含量的影响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w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对BALB/c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通过数据比较证明:①当归四逆汤能有效缓解SSc皮肤、肺和血管的纤维化发展。②当归四逆汤能有效抑制致SSc相关因子VEGF、PDGF、ET-1及Ang-Ⅱ。并结合中医学对SSc发病机理的认识,从营卫角度探讨当归四逆汤治疗SSc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SSc提供依据。
  方法:将4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组、西药组、当归四逆汤高剂量组、当归四逆汤中剂量组和当归四逆汤低剂量组,每组7只。空白组皮下注射磷酸盐缓冲液0.1ml,其它各组小鼠皮下注射0.1ml(200 ug/ml)的博来霉素(BLM)溶液,每日1次,连续3周。于第4~6周分别以不同浓度的当归四逆汤液(按人表面积换算浓度为:65.0g/kg、39.0g/kg、13.0g/kg)0.2ml/10g/天对当归四逆汤高、中、低剂量进行灌胃,对模型组、空白组按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进行灌胃,按0.38g/kg的人表面积换算浓度对西药组进行0.2ml/10g/天的薄芝片灌胃。于第6周末采取标本,摘眼球取血后离心出血清,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PDGF、ET-1及Ang-Ⅱ的含量;采取的小鼠背部注射区皮肤、肺组织和约1cm长的主动脉血管,1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苏木素2伊红(HE)染色后使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变化。
  结果:(1)小鼠血清中VEGF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空白组,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当归四逆汤高、中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四逆汤低剂量组含量的降低不具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2)与模型组VEGF含量对比,当归四逆汤中、低剂量组、空白组明显降低,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四逆汤高剂量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3)与模型组ET-1含量对比,空白组明显降低,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当归四逆汤高、中剂量组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四逆汤低剂量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4)血清中Ang-Ⅱ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空白组,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当归四逆汤高、中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四逆汤低剂量组含量的降低不显著(P>0.05)。(5)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变化可见: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皮肤、肺组织和血管的纤维化程度最重,当归四逆汤组各剂量组纤维化改变明显减轻,其中以当归四逆汤高剂量组的缓解程度最高。
  结论:(1)当归四逆汤能减轻皮肤损害,并抑制肺、血管壁的纤维化程度。(2)当归四逆汤可能通过抑制VEGF、PDGF、ET-1和Ang-Ⅱ的含量以发挥治疗SSc的作用。(3)当归四逆汤高剂量组降低小鼠血清中VEGF、ET-1和Ang-Ⅱ的含量最为显著,当归四逆汤中剂量组降低小鼠血清中PDGF的含量最为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  黄土汤源于张仲景之《金匮要略》,为治疗“远血”的代表方剂,功效温阳健脾,养血止血,该方被历代医家广泛应用于各种“虚寒性”出血类疾病。该方病机主要为“脾阳虚,脾不统血”,但其同时包含气虚类症状。现代医家根据自身临床经验扩展了该方的应用范围,且取得不错疗效。虽然该方有大量临床应用的文献报道,但缺乏整体形式的文献研究,本研究通过分析现代黄土汤医案,结合运用一定的统计和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其治疗规
学位
目的:苇茎汤出自唐代甄立言所撰《古今录验方》,为治疗肺痈的经典方剂,现代常用于肺脓肿、肺炎球菌性肺炎、支气管炎、百日咳等疾病的治疗。随着现代临床研究的深入,其证治范围逐渐扩大。为更好的把握经方在现代临床上的主治证及应用范围,提高其临床疗效,本研究通过梳理苇茎汤有关的现代医案,挖掘苇茎汤的证治规律,以期进一步拓宽苇茎汤的现代临床运用思路。  方法:通过收集建国后至2018年6月之间的苇茎汤相关医案报
学位
目的:基于“R3.5.2”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王国斌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医案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的症状分布规律,并总结王国斌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用药规律。以此探索原发性高血压的证候规范化研究,传承名老中医经验,为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高血压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整理王国斌教授门诊病历,筛选出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的原始病历;参考相关资料,制订相应标准,对数
目的  早年不良经历导致成年后精神障碍易感性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HPA轴功能失调、神经可塑性降低及表观遗传学改变是主要的研究热点。近期发现免疫炎症反应在精神障碍发病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早年不良经历者在遭受二次应激时会发生增强的炎症反应,影响神经发生和认知功能。母婴分离动物模型是早年不良经历致抑郁易感性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重要工具。前期研究显示,温阳解郁方对母婴分离小鼠造成的行为异常、HPA功
学位
[目的]观察补肾、疏肝及补肾疏肝三种方药对老年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和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老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补肾疏肝方的作用机理。  [方法]将7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抑郁模型组、氟西汀组、补肾方(左归丸)组、疏肝方(柴胡疏肝散)组及补肾疏肝方组(左归丸合柴胡疏肝散),共六组,每组13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现代名老中医应用防己黄芪汤医案,分析名老中医对防己黄芪汤的应用情况,研究其临床方证规律,总结出名老中医运用防己黄芪汤的主治病证、常见症状、舌脉特征、用药规律等证治规律。以期为现代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  [方法]以现代临床著作以及期刊中名老中医应用防己黄芪汤的医案文献为数据来源,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依托张仲景文献知识库将文献资料分解进行录入数据。用MicrosoftE
目的:通过对八珍汤的古今医案进行收集整理,并且应用现代统计学方法研究分析八珍汤古今临床应用规律,为进一步拓展八珍汤的应用范围提供参考和文献依据。  方法:通过检索《中华医典》(第五版)以及在中国知网(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整理收集有关八珍汤的古今临床医案,制定对应的纳入标准,并严格依据纳入标准对所收集古今医案进行筛选,然后规范所选医案的病名、病机、舌象、脉象、药物名称等信息,分别建立八珍汤
学位
研究目的:通过对《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关于感冒的内容的研究,并结合张锡纯(以下简称张氏)生平的学术理论,从而总结出张氏治疗感冒用药组方特点及理论,为临床治疗感冒提供启示。  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主题检索、并认真通读《医学衷中参西录》,从中找出与张氏治疗感冒相关的医论、医话、医案及方药、图书馆查阅与张氏各种相关书籍、文献资料等方式,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对张氏关于感冒的文献资
学位
目的:  通过研究小柴胡汤、越鞠丸、柴越合方、六味地黄丸、甲巯咪唑对小鼠甲亢的治疗效果,来验证古今接轨论的优越性,即在古今接轨论指导下创制的新方在针对同种疾病治疗时的效果,是否优于单独的经方或单独的时方。  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查表法,将84只六周龄的KM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2只。通过给小鼠灌服大剂量甲状腺片悬浮液(加入少量复方利血平片)来达到造模目的。通过控制变量法,给予各治疗组小鼠对应药
目的:通过对清代河南名医刘鸿恩的著作《医门八法》整理、研究,探讨他的学术思想特色,以期为深入研究他的医学思想及古代中原医家学术流派的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运用文献整理的研究手法,在细致解读《医门八法》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系统总结他的医学思想,发掘特色之处。  结果:①学术渊源上,他的学术思想是旁参各家的医学著作,结合自己心得体会而来。②病因病机上,他认为疾病的形成是与气血不足和外感六淫、瘟疫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