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贵阳市某区自来水厂出厂水的水质、有机污染物进行分析,并对该厂出厂水有机提取物的致突变性进行初步研究,为该区饮用水水质的改善、饮用水安全性评价、人群健康保护提供基础依据。 方法:采集贵阳市某区自来水厂出厂水水样500L,根据《生活饮用水水质检验方法》(GB5749-2006),采用化学法及微生物学方法对水质常规项目进行检测;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MS)检测水样中微量元素;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出厂水中有机物种类进行检测分析;利用固相萃取法提取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体外、体内染毒,运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基因回复突变试验(Ames)、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CGE)、小鼠骨髓嗜多红细胞微核试验(MN)对该水样中的有机提取物进行基因突变、DNA损伤及染色体损伤研究。 结果:1.水质常规项目检测显示:贵阳市某区自来水厂出厂水除耗氧量超标外,其它常规检验项目如色度、混浊度、pH值、总硬度、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及微生物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卫生标准。2. ICP-MS检测结果显示:该水厂出厂水除钡、硒、铅元素超标外,其它微量元素锰、铁、铜、锌、镉、砷、钴、锂检测结果符合卫生标准。3. GC-MS检测结果显示:该厂出厂水中的有机物为苯甲酸甲酯、十一烷、2-丙烯酸十四烷基酯、十四烷酸甲酯、十六烷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3-十八烯酸甲酯、十八烷酸甲酯、1,2-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三卤甲烷、卤乙酸、三氯乙酸。4.遗传毒性检测分析:Ames实验发现阳性对照组各测试菌株的回变菌落数均明显增加,并超过阴性对照组的2倍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TA98菌株的研究发现,在-S9的情况下各剂量组的回变菌落数均超过阴性对照组的2倍,且有剂量-效应关系(P<0.01),而在+S9的情况下,仅40μl/皿及80μl/皿组的回变菌落数超过阴性对照组的2倍(P<0.01);对TA100菌株的研究表明,在-S9的情况下仅80μl/皿组的回变菌落数超过阴性对照组的2倍(P<0.01),+S9的情况下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的增高均无统计学意义。微核实验发现:50mg/kg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雌、雄动物的微核率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各染毒剂量组的微核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但仅有2.5L/10g·bw·d剂量组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彗星实验发现:与阴性对照组比,阳性对照组的DNA迁移长度及细胞拖尾率明显升高(P﹤0.05 or P﹤0.01);各染毒剂量组的DNA迁移长度及细胞拖尾率亦随剂量的增加而增长,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or P﹤0.01)。 结论:1.贵阳市某区自来水厂出厂水水质基本符合卫生标准,但存在耗氧量、硒、铅、钡的超标现象。2.该水厂出厂水存在一定程度的有机物污染:十一烷、苯甲酸甲酯、2-丙烯酸十四烷基酯、十四烷酸甲酯、十六烷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3-十八烯酸甲酯、十八烷酸甲酯、1,2-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三卤甲烷、卤乙酸、三氯乙酸。3.该水厂出厂水有机提取物在较高作用剂量下可诱导基因突变效应、诱导染色体及 DNA损伤。长期较高剂量接触可能对该片区人群造成远期健康威胁,但上述遗传毒性研究是在较大饮用水量条件下进行,由此推测短时间较小剂量接触饮用水有机物,其遗传毒性不明显,但饮用水作为人类不可缺少的必须物质,长期接触的健康危害不容忽视,应该予以重视及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4.建议:①改进净水工艺:采用生物氧化、过滤及膜法处理技术(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离子交换等)、活性炭吸附技术等,增强除硒、铅、钡及有机污染物的功能。②加强监测:加强对水源水的水质及其周围环境的经常性监测,确保饮用水来源及出厂水水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