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而言,转型期是一个社会的矛盾凸显期与发展机遇期并存的阶段。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人们利益意识的觉醒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已经向我们提出了政治秩序问题了。可以说,在转型期中国,秩序问题日益凸显。因此,研究政治秩序问题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在当代中国,由于社会主义政治秩序的建立就已经从性质上明确了其发展方向和未来将要达到的理想目标,所以,转型期中国政治秩序问题的研究重点就应该放在探索如何健全与完善社会主义政治秩序问题上,毕竟,社会主义政治秩序的运行与维持也是与特定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的,无视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政治发展规律而仅凭主观意志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秩序的健全与完善只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要探索政治秩序的调适路径问题,我们就必须首先对政治秩序的一般理论进行考察。因此,本文从对政治秩序一般理论的考察出发,在对政治秩序本身内涵分析的基础上,展开了转型期中国政治秩序调适路径的探索之旅。依照这个思路,本文第一章着重考察了政治秩序一般理论。在这一章中,关于政治秩序的内涵、结构要素、特征和测度等基本问题都给出了一些尝试性的回答。这些回答为后面探索转型期中国政治秩序调适路径作好了理论铺垫。从第二章到第七章,本文运用第一章对政治秩序一般理论的认识并结合转型期中国社会环境变化的实际来具体探索转型期中国政治秩序调适路径问题。按照政治系统与社会环境互动关系的原理,我们把转型期中国政治秩序调适路径分为两大部分:即政治路径与社会路径。政治路径主要包括政治理念、政治制度和政治控制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路径。本文认为,政治秩序是政治实体、政治规则和政治控制的集合。其中政治实体是政治秩序的能动要素,这种能动性主要表现在政治实体在政治实践中形成并又用以指导政治实践的各种政治理念上,政治理念的不同必然导致政治秩序的分殊;政治规则是政治实体根据特定的政治理念而制定的有关政治生活和政治行为的规范,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公共政策和法律等。政治制度构成了政治规则的骨干部分,政治制度是体现特定政治理念所追求的政治秩序的外在形式;政治控制是根据特定政治理念,为达到特定政治目标而对政治主体的行为和政治客体的存在状态施加影响的一种政治过程。政治控制是政治制度的实现机制,它关系着特定政治理念的现实性问题,也关系着政治制度的有效性问题,从而也就关系着政治秩序的实现问题。因此,从政治路径的角度,转型期中国政治秩序的调适,就是要在政治理念、政治制度和政治控制等方面对变化发展着的社会环境做出恰当的回应。然而,尽管政治系统的这种理性自觉回应构成了政治秩序调适的重要的也是主要的方面,但是它也并不是自足的,政治秩序的调适还必须要有一定社会环境的支撑,没有社会环境的支撑,政治秩序无法有序、有效运行,因为政治秩序总是存在与运行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没有脱离社会环境的政治秩序,社会环境深刻影响着政治秩序的运行与维持。因此,政治秩序的调适,不是政治系统回应社会环境的单向运动,而是政治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双向运动。诚然,有利于政治秩序运行与维持的社会环境是多方面的,但是,就其对政治秩序的影响程度来说,一定社会的政治人、社会资本和利益秩序是更为重要的三个方面。具体到转型期中国政治秩序调适问题,从社会环境的角度,具有现代政治素质的政治人的铸模、社会资本的培育和利益秩序的统筹无疑是促进转型期中国政治秩序调适的三个重要社会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