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自动性作为一种快速、不费力的语言使用能力,被研究者认为是二语习得的最终目标。但相关的实证研究不多,尤其在语法层面的研究十分少见。国内利用实验心理语言学范式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自动性的研究更为缺乏。由于自动性能力的内在本质是强调语言的使用,就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自动性能力展开实证研究对当前国内“费时低效、哑巴英语”的学习窘境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现有的实证研究拘泥于自动性或自动化,择一而探究。基于前者的研究以严格意义上的二分法模式看待自动性(二语学习的理想化最终成果),而基于后者的研究以变化连续体的视角看待自动化(二语学习的发展过程)。和以往的研究不同,本研究不以割裂的方式看待自动性和自动化。很显然,二语习得是一个漫长、逐渐发展的过程。因为,我们既要考查二语学习者能否达到类似本族语者的自动性能力,也要考查他们学习二语的发展变化过程。基于此Anderson(1983,1992,1993,1994,1997,2004)的思维适应性控制理论(Adaptive Control of Thought,以下简称ACT)是基于规则的自动化理论,清晰地描述了语言自动化发展过程,适用于本研究。它提出二语能力发展是从陈述性知识过渡到程序性知识自动化的过程,同时指出大量练习和工作记忆在此过程的重要作用。基于此理论框架,自动性被定义为:无意识的或最小程度地占有注意力资源的语言处理能力。自动化是逐渐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 基于文献回顾,本研究采用在线的自定步速阅读实验范式。相比较于其他实验范式,该范式有两大优势:作为接受型任务避免了产出任务带来的“目的语知识提取困难”的干扰变量;由于任务本身是强调意义理解加以逐词阅读带来的时间压力,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被试使用陈述性知识的可能性,从而反映其自动加工相关语法知识的能力。本研究的目标语法结构采用英语主谓一致,是因为已有研究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该语法结构时经常出错,很有可能是由于汉语不具备标记主谓一致的动词屈折形态。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将自动性操作定义为:在以意义为导向的自定步速在线阅读实验中,被试对语法错误呈现敏感性;具体表现为对违反主谓一致的关键动词区域或其溢出区域的反应时要显著地长于符合正确语法条件下对应区域的反应时。同时,考察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自定步速阅读任务中的差别以探究英语主谓一致自动化的发展过程。自动化程度以被试对正确动词和相对应的错误动词的反应时间差来衡量。 本研究致力于回答以下5组研究问题:1)英语本族语者在英语主谓相邻和不相邻的条件下,对主谓不一致的反应时是什么?2)水平较高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主谓相邻和不相邻的条件下,对主谓不一致的反应时是什么?是否达到类似母语者的自动性能力?3)水平较低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主谓相邻和不相邻的条件下,对主谓不一致的反应时是什么?是否达到类似母语者的自动性能力?4)中国英语学习者是否随着水平提高,对英语主谓一致反应时呈现自动化程度提高?5)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是否和其对英语主谓一致的反应时相关? 共有三组被试参加了本实验。按照反应时实验数据筛选标准,24名英语本族语者、40名较高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36名较低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纳入数据分析。在自定步速阅读实验中,每个被试阅读96个句子,其中48句为关键的实验句子(24句为主谓相邻条件,另外24句为主谓不相邻条件),余下的48句为填充句用于遮蔽实验目的。每一句关键实验句子都有正确和错误两个版本,但每一个被试只能阅读其中一个版本。两组中国英语学习者被试同时参加了离线的英语主谓一致陈述性知识测试和不涉及任何语言因素的工作记忆测试(自动化运算广度任务)。 实验数据采用R软件进行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与传统的T检验和方差分析相比,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的最大优点在于将被试和实验材料同时作为随机因素,从而解决了传统上分别分析F1(被试作为随机因素)和F2(实验材料作为随机因素)所导致的矛盾。研究结果如下:1)无论在主谓相邻还是不相邻的条件下,英语本族语者在主谓不一致条件下的关键动词后的溢出区域反应时要显著地慢于在主谓一致条件下对应区域的反应时,该延迟效应表明本族语者达到对主谓一致的自动加工;2)与英语本族语者反应时模式完全相反,两组中国英语学习者不论水平高低且不论在主谓相邻还是不相邻的条件下,在主谓一致条件下的关键动词区域反应时反而要慢于在主谓不一致条件下对应区域的反应时。这表明本研究中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并没有达到类似英语本族语者的自动加工能力。这和他们在离线测试中体现出的几近于完美的陈述性知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3)数据分析进一步表明,在主谓相邻的条件下,水平较高的英语学习者对有语素标记-s正确动词的反应时和对无语素标记-s错误动词的反应时之间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较低的英语学习者在主谓相邻的条件下,对正确动词的反应时和对错误动词的反应时之间达到显著差异。这说明对水平较高学习者而言,加工标记主谓一致的语素-s并不显著困难于语素-s缺省的情况,其主谓一致的陈述性知识已经达到某种程度的程序化。但对水平较低的学习者而言,加工标记主谓一致的语素-s是显著困难于语素-s缺省的情况,陈述性知识未达到某种程度的程序化。4)在主谓不相邻的条件下,两组英语学习者反应时模式相同,对正确动词的反应时和对错误动词的反应时差别均达到显著差异。5)工作记忆容量和英语学习者在英语主谓不相邻条件下的关键动词区域反应时呈显著相关,不和主谓是否一致的语法条件产生交互效应。这说明在没有达到自动性能力的情况下,二语学习者的语言知识掌握还处于陈述性知识或迈向程序性知识阶段,需要占用较多的注意力资源,因此和工作记忆容量密切相关。 研究结果证明了ACT提出的两种知识的区别: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本研究中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没有达到类似英语本族语者对主谓一致的自动加工能力。结合已有的研究,这主要归结于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别。但从两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主谓相邻条件下不同的反应时模式来看,代表着潜在练习程度不同的英语水平,对自动化的发展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英语学习者个人的工作记忆容量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本研究对中国课堂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具有启示意义,同时希翼更多的研究者和教师关注二语习得中的自动性能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