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磁共振波谱是研究物质化学成分与分子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化学、生物和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分子自扩散反应分子的可游动性,磁共振扩散排序谱利用此性质通过结合扩散维和频率维,根据不同分子的扩散系数不同,可以在不破坏原有混合物的结构下对混合物进行组分分离。为了提高谱图的分辨率和减少谱峰重叠,扩散维还可以与传统二维谱结合形成三维扩散谱。但是,高维谱的采样时间随着维度的增加而指数增长,这限制了高维谱在生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磁共振波谱是研究物质化学成分与分子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化学、生物和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分子自扩散反应分子的可游动性,磁共振扩散排序谱利用此性质通过结合扩散维和频率维,根据不同分子的扩散系数不同,可以在不破坏原有混合物的结构下对混合物进行组分分离。为了提高谱图的分辨率和减少谱峰重叠,扩散维还可以与传统二维谱结合形成三维扩散谱。但是,高维谱的采样时间随着维度的增加而指数增长,这限制了高维谱在生物化学等诸多领域的应用。降低采样时间的一种典型方法是在间接维采集部分磁共振信号。例如高维扩散谱,其间接维平面的两个维度分别是时间维和指数衰减维,时间维信号是多个一阶复指数信号的叠加,可由傅里叶变换反演至频谱,而指数衰减维信号则由实验设置的扩散梯度产生,可以建模为二阶指数信号的叠加,其可由拉普拉斯逆变换反演至扩散系数的分布。对高维扩散谱欠采样就是要对混合时间维-指数衰减维形成的间接维平面进行欠采样。由于平面上的每个点同时包含频率和扩散信息,在此平面欠采样会造成两个维度的信号同时丢失,这为信号重建提出了挑战。当前前沿方法是约束谱的稀疏性来重建扩散谱,但该方法每个扩散谱的点在重建中是孤立的,未利用扩散谱本身的物理性质(即同种物质的扩散系数相同,不同物质扩散系数基本不同),容易造成重建谱及扩散系数误差。因此,开发高保真的扩散谱重建方法很有必要,这也是本文的研究内容。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利用同种物质扩散系数相同,假设反演的扩散谱具有低秩特性,提出一种基于谱平面低秩和稀疏的扩散谱欠采样重建模型及其数值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重建扩散系数更准确的扩散谱,谱中伪峰及噪声更少,且反演的扩散系数具有更好的一致性。(2)提出一种基于低秩Hankel矩阵的混合时间维-指数衰减维信号重建方法并利用交替方向求解。该方法约束了时间维的时域信号转Hankel矩阵的低秩特性与指数衰减信号维经拉普拉斯逆变换后的稀疏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重建误差更小,且与全采样的谱峰强度相关性更高。本文所提方法均以磁共振扩散谱作为应用实例,但这些方法也可以推广到采样信号能够建模为混合时间维-指数衰减维信号的其他磁共振谱,例如混合时间维和弛豫延迟维的磁共振信号。此外,所提方法在重建计算时间和更加符合物理特性的重建模型方面可以进一步优化。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与单独应用mFOLFOX6化疗方案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从临床疗效以及实验室数据方面,观察并客观评价三仙汤联合mFOLFOL6方案对中晚期脾肾阳虚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腹腔镜左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远期疗效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腹腔镜左肝切除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08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6例,女性82例,年龄(52.4±11.7)岁(范围:2080岁),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2483个月),将108例患者按3:1左右随机分为训练集(79例)和验证
目的:探讨首发即具狼疮性肺损伤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初诊SLE的15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据胸部影像学分为狼疮性肺损伤组(LIL)及无狼疮性肺损伤组(non-LIL),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159例患儿中LIL组89例(56.0%),non-LIL组70例(44.0%)。其中LIL组中男19例、女70例,男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热处理,HSP70抑制,PARP-1抑制以及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HSP70及PARP-1的表达情况以及相关关系,并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产生的保护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实验选取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在350g至400g之间,随机分为五组,每组6只;A组(假手术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因素,麻醉成功后开腹,直接取肝脏组织及血液标本;N组(热处理组):
近年来,随着海量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快速积累,亟需高效的遥感图像检索系统。为提升遥感图像检索的性能,本文对基于深度特征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检索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
目的:探讨1例由NBAS(neuroblastoma amplified sequence,NBAS)基因缺陷导致的婴儿肝功能衰竭综合征2型(infantile liver failure syndrome 2,ILFS2)患儿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和诊疗措施。为促进我国儿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总结了目前全球文献报道的本病例资料。本例患儿系国内已报道的第5例ILFS2患儿,其中p.[L2251Cfs*
地果(Ficus tikoua Bur.)具有一定的园林观赏价值以及边坡生态环境适应性,应用潜力巨大。但存在结实少、生根慢、萌发时间长、增殖系数低、植株成型所需时间过长等问题。这大大的限制了人们对地果的开发利用和推广。因此建立地果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和进行抗旱性研究,对今后加快地果的繁育速度和在园林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地果的茎节、叶片和果实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的激素及其配比,筛选出
目的:观察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特性,探究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s)与听力损失分型、伴发眩晕、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全频听力下降的单耳突聋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cVEMP、oVEMP检查,并按听力分型进行治疗14天。比较不同分组中VEMPs各参数的差异,分析VEMPs的结果与听力类型、是否伴眩晕及预后情况的关系。结果:全聋型患者cVEMP、oVEMP的异常率显著高于平坦下降
第一部分:超声对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价值目的探讨超声在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因乳房发育就诊上海市儿
河北省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黑龙港地区深层地下水过度超采已严重阻碍本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因而,推行农业压采措施,研究合理的节水种植模式,选用抗旱节水品种十分必要。本研究在节水农业压采措施实行背景下,通过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深州市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进行了季节性休耕节水技术研究和冬小麦抗旱节水品种配套灌溉技术研究,并联系实际生产,评价两项压采措施实际节水效果。主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