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吉林省纺织工业发展战略的必要性1、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行业。提供了1100万人的就业机会;解决了13亿人民穿衣问题;是国家出口创汇的主要行业。2、我国纺织品市场是世界上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人们消费结构正在发生较大变化,对纺织品需求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有更高的要求,纺织品服装在农村有着巨大的潜力,纺织品出口也有较大的增长空间。3、纺织工业的发展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需要。以提高信息化水平改造传统纺织产业。采用计算机、纳米等技术可以改变纺织品品质、品种、性能和风格,而且使纺织业传统生产逐步进入柔性、智能、绿色和全球化的新时代。4、吉林省纺织工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吉林省已初步确立了化纤、棉纺织、毛纺织、亚麻纺织、服装等行业为主体,印染、针织、复制、无纺布等门类齐全的吉林省纺织工业体系。利用省内石油化工资源,延长产业链,改造提升纺织工业。在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中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工业,纺织工业用工人数多,能提供较多的工作岗位;随着纺织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战略性退出,有利于民营资本的进入;纺织工业的梯度转移,有利于吉林省“县域突破”经济战略的发展。二、吉林省纺织工业外部环境分析1、加入WTO给我国纺织工业带来益处和一些不利因素。《纺织品和服装贸易协议》作为WTO成员共同遵守的规则,其基本原则是逐步实现纺织品服装贸易的自由化;分析出对吉林省纺织工业的化纤、棉纺织、毛纺织、产业用纺织品等行业影响较大,对亚麻、服装等行业的冲击较小,总体上是<WP=62>机遇大于挑战。2、对国际、国内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世界纺织服装贸易形成了目前三大消费市场,三大贸易国和三大制造中心的格局。纺织服装贸易呈增长趋势,但竞争压力增大。从国内市场看,由于人口逐年增加,消费结构和纺织品应用领域的变化等,农村纺织品市场和产业用纺织品领域仍有很大的增长潜力。3、国际纺织科技发展趋势促进了纺织生产向优质、高产、自动化、连续化方向发展。科技进步既为纺织工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使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纺织技术上的差距。我国纺织科技发展前景看好。4、棉花作为纺织工业的原料,其产量、价格、质量直接关系到纺织工业的生存和发展;2004年1月1日起,国家下调了出口退税率,对纺织行业整体上的影响不大,但短期导致出口产品成本上升。5、纺织品面临着发达国家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关税壁垒,另一类是非关税壁垒,也称技术性贸易壁垒,其内容复杂,形式多样。绿色、生态纺织品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内容。三、吉林省纺织工业内部环境分析1、世界纺织服装业继续呈现“西方不亮东方亮”的特点,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发展迟缓;亚洲多数国家持续取得进展,中国保持强劲发展。我国最明显的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较低,而劳动力素质较高,在国际竞争中有较大的竞争力。2、吉林省纺织工业具有资源优势和加工优势。化纤制造业已成为我省的优势行业,总产量达18万吨,在吉林省28个制造业工业行业综合实力排序中居第10位;装备水平居上游,保持了出口创汇主体行业的地位;有吉林化纤集团等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形成了一批优势产品。3、纺织工业长期积累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出口产<WP=63>品创汇水平低、企业产品开发创新和设计能力较强、技术装备落后、企业改革改制进程缓慢、包袱沉重、负担过重等。四、吉林省纺织工业发展战略规划1、在指导思想上抓住吉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机遇,抓住市场,产品、效益、结构调整等重点,用高新技术、先进实用技术改造和提升纺织工业。2、发展思路是壮大化纤、精化棉纺、发展服装、培育产业用和装饰用纺织品。3、提出到2005年,2010年、2020年,工业总产值、利税等达到的战略目标。4、战略重点就是扶持开发10个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新型纺织名牌产品。5、明确战略实施原则,主要是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扶优扶强、发展外向型、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五个方面。五、吉林省纺织工业发展战略措施提出了吉林省纺织工业发展战略措施。一是抓住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机遇,增强创新意识;二是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三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技术改造;四是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步伐;五是实施名牌战略,提高纺织品竞争能力;六是推进信息化,提升纺织工业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七是掌握WTO规则,应对国外纺织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八是加大招商引资,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九是加强宏观调控,加大对纺织工业得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