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沉积法制备Cu(In,Ga)Se2薄膜微观结构及表面带隙调控的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a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铟镓硒(Cu(In,Ga)Se2,简称CIGSe)薄膜太阳电池因具有成本低廉、绿色无毒、光吸收系数高、带隙可调、电池转换效率高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目前采用真空法获得的最高转换效率为23.35%,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太阳电池之一。电沉积法制备CIGSe薄膜具有设备成本低、工艺简单、材料利用率高等优势,是目前研究高效低成本CIGSe薄膜太阳电池的主要方向。然而,电沉积法制备CIGSe薄膜太阳电池的最高效率仅为17.3%,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电沉积制备Cu薄膜粗糙度较大、均匀性难以控制,后硒化工艺容易造成Ga向背部聚集、缺陷较多,CIGSe薄膜表面带隙较低,CIGSe/Cd S界面复合严重等。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取得的具体成果如下:预置层制备时,Cu薄膜表面粗糙度受脉冲电沉积参数限制易出现“树枝状”团簇,造成元素分布不均匀,同时影响后续In和Ga薄膜的沉积。本论文采用双向脉冲电沉积法制备光滑致密的Cu薄膜,利用反向脉冲将沉积层的毛刺溶解掉,改善形状复杂的镀层结构,从而起到平整作用。同时,引入新型的电沉积金属预置层的结构(Mo/Sb/Cu/In/Ga),使光滑、均匀的Cu薄膜可以在一个较宽的脉冲条件(脉冲频率为1000~10000 Hz、电流密度为31.25~62.5 m A cm-2)下获得,拓宽了Cu薄膜的沉积条件,并突破常规预置层结构可制备出的0.70μm厚CIGSe薄膜的极限,成功制备出0.36μm厚超薄CIGSe太阳电池。研究还发现Sb掺杂使CIGSe薄膜展示出良好的结晶、优异的界面性能。最终,0.36μm和1.20μm厚CIGSe电池获得的电池效率分别为5.25%和11.27%。本文提出了采用快速高温脉冲硒化的方法进行后硒化,使用卤素灯脉冲照射的方式对薄膜表面加热,可使薄膜表面温度迅速升至800℃,同时不损坏钠钙玻璃衬底。研究了脉冲硒化的反应机制,脉冲硒化加速表面CIGSe相的生成,使CIGSe薄膜表面Ga含量增多,缓解Ga向CIGSe薄膜背部聚集的现象,制备出有利于载流子收集的背场。此外,脉冲硒化有利于降低CIGSe电池的背部势垒,钝化深能级缺陷,优化电池性能。最终在4个脉冲周期照射的条件下获得的CIGSe电池效率为12.35%。为改善CIGSe薄膜表面带隙低、CIGSe/Cd S界面问题,采用旋涂法在制备好的CIGSe吸收层表面旋涂Ga Cl3、KSCN、Ga Cl3+KSCN溶液,进行展宽表面带隙及碱金属K+掺杂的研究。Ga Cl3溶液处理的CIGSe薄膜表面Ga含量增加,使CIGSe薄膜表面导带最小值提升,降低CIGSe/Cd S界面导带失调值(CBO),改善界面特性。KSCN溶液处理的CIGSe薄膜可以有效实现碱金属K+的掺杂,使载流子浓度明显增加,并且CIGSe薄膜表面价带最大值下移,形成空穴的传输势垒,降低界面复合。此外,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的共同处理,使CIGSe薄膜表面Ga含量增加且薄膜内K+含量也明显增加,相比KSCN溶液处理的CIGSe薄膜内K+含量也略有增加,载流子浓度增加一个数量级。Ga Cl3和KSCN溶液共同处理可以同时实现导带最小值上移、价带最大值下移,更能有效降低界面复合,Ga Cl3和KSCN溶液共同处理后还可以钝化深能级缺陷形成浅能级替位缺陷KCu或KIn。通过Ga Cl3和KSCN溶液共同处理后制备的CIGSe器件最高电池效率为13.5%,电池效率的提升主要是由于开路电压有较明显的提升,从532 m V增到610 m V。为进一步拓宽CIGSe薄膜表面带隙,首次采用溶液法将In2S3薄膜旋涂制备在CIGSe薄膜表面,在烘干过程中元素发生了扩散:CIGSe吸收层中Cu向外扩散进入In2S3薄膜中形成Cu In5S8,In2S3薄膜中的S向CIGSe薄膜中扩散。因此在CIGSe表面形成了贫Cu层,改变In2S3薄膜的厚度可以改变CIGSe表面贫Cu层的厚度。测试发现,经In2S3处理后CIGSe薄膜表面发生反型由p型转变为n型,这有利于降低界面复合,改善CIGSe/Cd S界面特性,提升电池性能。此方法不仅使用于电沉积后硒化法制备的CIGSe电池,同样适用于其它后硒化方式关于改善CIGSe表面状态的研究。最终通过KSCN和In2S3共同处理CIGSe薄膜后的初步研究发现,碱金属K+可有效掺入,载流子浓度也有明显提升,获得的CIGSe电池效率为14.35%。
其他文献
不对称双子表面活性剂是具有两个不同烷基链或亲水基的一类特殊的双子表面活性剂,与对称双子表面活性剂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如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更强的疏溶剂效果。本文制备并表征了同碳数的不对称、对称双子表面活性剂(22-6-6和14-6-14)、不同间隔基的不对称双子表面活性剂(22-s-6,s=2、3和6)及其改性蛭石(Vt)或Si O2纳米片层(Si NSs)。以对氯苯酚(PCP)、苯酚(
基于视觉感知的场景理解能够将视觉数据转换为具有语义的信息,使计算机获得描述与概括视觉图像场景的能力。其中,图像分割和目标检测是视觉场景理解中两大关键性技术,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排除物体间的遮挡干扰,识别出场景内的物体并得到它们的位置。然而,在真实应用场景中,复杂光照、硬件等条件以及遮挡和视角变化等因素,极大影响了样本的质量。此外,由于部分场景较为复杂,难以获取到充足的样本,也对基于机器学习的视觉算法提
研究背景与目的脑白质高信号(WMHs)在中老年人群中患病率超过50%。WMHs与认知障碍(CI)密切相关,且是卒中和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WMHs及其相关的认知障碍,目前尚无肯定疗效的治疗,研究其神经病理学发病机制、控制危险因素极为重要。目前研究中WMHs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尚存在争议。研究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在WMHs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S)斑块在脑白质高信号发生
通过大量施用化肥追求高产是当前中国粮食生产中的普遍现象,粮食作物已成为中国化肥高强度投入的主要来源。化肥的大量施用除了导致实际利用率低下,直接影响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强烈的负外部性。伴随雨水的冲刷和淋溶,大量化肥随地表径流外溢,在造成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和耕地地力下降的同时,也引起农业面源污染、产品质量安全等系列问题。随着高质量发展理念逐步落实,统筹粮食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已成为新阶段
烟草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烤烟原料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烟叶生长需求,在种植时存在大量施用无机肥的现象,然而长期大量无机化肥的投入严重恶化了烟田土壤,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并未提高烟叶品质。有机肥的成本相对较低,肥效时间长,可利用率高,并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均衡提供烟叶生长所需养分。因此通过使用不同类型肥料配施来改善土壤结构和培养土壤肥力的方法,将有利于改善烟叶品质,提高烤烟经济
本研究围绕光声成像在克罗恩病中的研究为主题展开并讨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多光谱光声成像在克罗恩病动物模型中的研究、多光谱光声成像在人体克罗恩病中的研究、弹性-光声成像在克罗恩病动物模型中的研究、内窥式光声成像在克罗恩病中的研究。本工作在介绍理论背景以及前期临床研究的调研工作后,首先讨论了使用多光谱光声成像在克罗恩病动物模型中的研究这一课题。多光谱光声成像实现了光声成像可以提供生物分子含量信息的功能
本论文研究了多种类型的环形纳米光学天线,在可见光波段可实现宽带可调的自发辐射增强,基于角向传播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模式,建立了SPP半解析模型,明确了天线自发辐射增强背后的物理机制。当荧光分子或量子点等辐射源置于纳米光学天线附近时,由于天线谐振效应,辐射源的自发辐射速率将会得到显著提高。由于分子或量子点的荧光发射波长范围通常在几十到几百纳米,
研究背景及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肝脏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较低,主要与HCC的治疗选择有限,强侵袭和转移特性有关。糖基化修饰不仅参与调控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还能调控癌细胞间的粘附作用,促进癌症的转移和侵袭。然而,糖基化修饰参与HCC发展和转移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结合蛋白质组学和糖蛋白质对不同临床状态的HCC组织和其上皮-间质
过渡金属活化过硫酸氢盐(PMS)降解有机污染物技术近年来发展潜力巨大。均相催化剂如二价钴离子(Co2+)和非均相催化剂如合成的铜-钴氧化物、零价铁(Fe0)廉价易得、催化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可以有效激发PMS,产生硫酸根自由基(SO4·-)和羟基自由基(·OH)等活性物质。本研究利用铜-钴氧化物、Fe0和Co2+活化PMS技术,研究多种新兴有机污染物如磺胺类抗生素(SAs)、双酚类化合物和邻苯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流量的持续增长,芯片层面的超高速、低延迟、大带宽的硅光子功能器件日益受到关注。但受限于硅的间接带隙半导体属性,其禁带宽度较窄,内部存在多种非辐射复合机制,导致了其发光效率极低,给片上光源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极大挑战。硫系材料具有超宽的透过光谱范围、较高的非线性、较低的吸收及丰富的材料组分等特点,能打破片上光源发展受限的局面,从而成为国际研究热点。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