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生物玻璃引导骨再生膜的制备及体外实验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dd520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组选用生物玻璃与聚乳酸,通过热致相分离法制备成新型的复合膜,正是利用了二者各自优势,聚乳酸本身良好机械性能及物理性能,相容性与可降解性良好,良好的抗拉强度及延展度弥补生物玻璃的缺陷,而且聚乳酸材料表面缺少细胞识别位点,生物玻璃可作为细胞识别位点,增强细胞在其表面上的黏附和增殖,同时生物玻璃缓冲聚乳酸在降解过程中的酸性产物[13-15]。进而通过低温等离子技术对聚乳酸表面进行改性,可在不影响聚乳酸自身材料特点的前提下,改善聚复合膜表面的亲水性、黏结性和生物相容性,使细胞更易于黏附与材料表面[16-17]。对其表观,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进行检测。经文献检索,国内外尚无相同的研究报道。  第一部分低温氧等离子处理聚乳酸/生物玻璃引导骨再生膜的制备与表征检测  目的:  制备新型的亲水性的聚乳酸/生物玻璃引导骨再生膜,并考察复合膜的表观形态、孔隙率,分析其亲水和力学拉伸物理性能。  方法:  1.按聚乳酸和生物玻璃的质量比为9∶1,通过热致相分离法制备得所需要的聚乳酸-生物玻璃复合膜,再进行低温氧等离子处理改性,得到表面富含氧极性官能团的聚乳酸-生物玻璃引导骨再生膜。  2.对材料整体形态研究。  3.对复合膜表面形态分析,采用JSM-6330F冷场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喷金后PLLA/BG复合膜进行表面形貌分析。并采用Photoshop软件。用其测量膜结构纤维的直径和孔隙大小。  4.对复合膜孔隙率的测定,利用液体(无水乙醇)置换法测得。比重瓶中装满乙醇后的质量为W1(g),把质量为Ws(g)的样品浸入装乙醇的比重瓶中脱气。使乙醇充盈于多孔膜材料的孔中。复添加满乙醇,此时装有样品和乙醇的比重瓶质量为W2(g)。取出充满乙醇的样品后,剩余的乙醇与比重瓶质量为W3(g)[18]。  复合膜的孔隙率计算公式如下:  P代表材料的孔隙率(%);V0代表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或称表观体积(cm3);V代表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cm3)P=V0-V/V0×100%=W2-W3--Ws/W1-W3×100%  5.对复合膜的水接触角度测试,采用OCA15表面接触角分析仪测定样本的表面接触角,在每个标本的3个不同位置滴双蒸水10μL,读取接触角并取平均值。  结果:  1.从复合膜整体表面上观察,膜呈白色或淡黄,不平整。本研究制备的膜材料直径大小约为1.5 cm,高度约为2mm,其具有压缩性。  2.本实验制备的纯PLLA膜为纳米级纤维多孔连通结构,孔隙直径大小约为1~4μm,聚乳酸纤维直径约为160~320nm,当PLLA与BG的质量比为9∶1时,BG颗粒能够较好地吸附在PLLA基质中,整体分散结合在纳米级纤维支架内,可观察到BG/PLLA膜的纤维直径及孔隙与PLLA膜相比未见明显变化,不影响材料的结构及连通性。  3.纯聚乳酸膜材料的孔隙率高达93.926%,加入BG的PLLA/BG复合膜无论是否经过氧等离子处理的两组膜孔隙率相对降低,分为93.048±0.121%和93.046±0.145%,基本不会影响膜材料的整体结构。3组屏障膜材料均具有较高的孔隙率。  4.表面接触角分析仪示PLLA膜的水接触角度为118.85°±5.88°,未经处理的PLLA/BG复合膜的水接触角度为99.42°±5.86°,经过氧等离子处理后的PLLA/BG复合膜的水接触角度为81.32±5.77°,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这表明经过氧离子处理后的PLLA/BG膜其亲水性能明显得到改善。  5.力学拉伸测试示PLLA膜的拉伸强度可达34.6±1.5MPa,未经处理的PLLA/BG复合膜的拉伸强度达27.1±1.4 MPa,经过氧等离子处理后的PLLA/BG复合膜的拉伸强度达20.8±2.1 MPa,在复合膜中加入生物玻璃可能影响聚乳酸的规整性,阻碍结晶,降低结晶度,导致强度下降,经氧等离子处理材料的拉伸强度仍可保持20 MPa以上,可能由于氧离子处理过程中造成材料表面刻蚀,导致拉伸强度下降,较PLLA或未处理PLLA/BG材料均有明显下降。  结论:  本研究所制备的PLLA/BG引导骨再生膜具有纳米纤维状三维网络结构,生物玻璃散在分布在支架内部。具有良好的孔隙率,具有亲水性,在力学拉伸试验中表现出一定抗拉伸性能的特点,证明膜构成稳定。  第二部分低温氧等离子处理聚乳酸/生物玻璃引导骨再生膜的细胞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  检测氧等子处理聚乳酸/生物玻璃引导骨再生膜的生物相容性及是否具备促成骨性能  方法:  1.检测复合膜上MG63细胞细胞黏附率,接种100μL密度为1×106的细胞悬浮液于24孔板内已预湿的三组膜(PLLA膜、PLLA/BG膜、经氧等离子处理PLLA/BG膜)。接种后1h、3h、6h分别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胞黏附率,每组每次取出3孔,吸出培养基,计算培养液中的细胞数目(A1),取出材料后,对该孔贴孔壁细胞消化,计数为(A2)。(其中A0为接种细胞数)  按以下公式:细胞黏附率(Adhesion rate)=[(A0-A1-A2)/A0]×100%  2.Hoechst染色检测复合膜上MG63细胞黏附能力,将接种100μL密度为5×105的MG63细胞悬液于24孔板内已预湿的三组膜(PLLA膜、PLLA/BG膜、经氧等离子处理PLLA/BG膜)。分别培养1h,3h,6h后取出,PBS漂洗,加入4%多聚甲醛固定10mim,反复PBS漂洗,滴加10μg/ml的Hoechst液体300μL,于室温孵育30min,PBS冲洗,滤纸吸去表面残留PBS液体,立即入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3.检测复合膜上MG63细胞增殖率,接种100μL密度为5×105细胞悬浮液,于24孔板内已预湿的三组膜(PLLA膜、PLLA/BG膜、经氧等离子处理PLLA/BG膜),分别于1d、3d、5d,取出材料,漂洗,移入新24孔板,加入新鲜培养基300 ul后避光加入MTS60μL,置入37℃恒温箱孵育3h后,每孔取2次,每次取100μL加入96孔板,置于酶标仪内于波长为490 nm处测量各孔吸光度值(OD值)。  4.SEM电镜扫面观察复合膜上MG63细胞形态及钙化结节,将预湿氧等离子处理PLLA/BG复合膜置于24孔板内,接种100μL密度为1×104的MG63细胞悬液。分别培养3d、7d后弃培养基,用2.5%戊二醇4℃固定过夜;梯度乙醇溶液逐级脱水;喷金;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在样本表面的黏附、增殖及钙化结节形成状态。  5.接种100μL密度为5×105的MG63细胞悬液于24孔板内已预湿的三组膜(PLLA膜、PLLA/BG膜、经氧等离子处理PLLA/BG膜),置于孵育箱中培养3d、7d、14d,用PBS荡洗3次,每孔加入200μL1%TritonⅩ-100,静置于4℃冰箱裂解10~15h,每孔取30μL加入96孔板中,按照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试剂盒操作说明依次加入各试剂后,使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520nm波长下测定各孔吸光值(OD值)[19]。  结果:  1.随细胞接种时间的延长,3组膜的细胞粘附率均有增高,其中PLLA与未处理PLLA/BG两组膜在三个时间点其细胞粘附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氧等离子处理的复合膜粘附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由Hoechst染色染色结果示MG-63细胞在三组膜上的黏附增殖情况存在明显差异,由于PLLA表面的疏水性,导致1h和3h时仅有极少量的细胞黏附在PLLA膜或PLLA/BG膜表面,经过氧等离子处理PLLA/BG膜在早期明显促进细胞黏附,在三组材料的第一个时间点(1h)镜下可见细胞内的细胞核染蓝色荧光,细胞散在分布,3h时荧光量增加,而6h时MG63细胞在各组膜的黏附率均增高,经氧等离子处理的复合膜上荧光量显著增加。  3.随细胞接种时间的延长,3组膜的细胞增殖率均有提高,其中经过氧等离子处理PLLA/BG膜细胞增殖率在三个时间点均高于PLLA膜或未处理PLLA/BG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处理PLLA/BG膜与PLLA膜细胞增殖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4.扫描电镜下可见在氧等离子处理PLLA/BG复合膜上培养3d后,MG63细胞呈梭形、多边形,黏附于膜表面,丝状伪足开始向各方向伸展,与复合膜相互紧密交联,可见细胞胞浆丰富。经7d培养后,细胞总体数量明显增多,并生发生迁移汇合,呈片状生长趋势,覆盖叠层,见细胞钙化基质数量逐渐增多沉淀。细胞覆盖汇合呈片状或鳞状后,整体增殖减缓,开始分泌细胞钙化基质。由于细胞覆层叠盖,导致细胞间分界在电镜下观察模糊,因此在低倍数电镜下观察可见数个呈片状或鳞状细胞团块与膜三维网状支架交联,散在独立分布,细胞团块外周可见细胞突起相互缠绕,并可见细胞分泌球形状的钙化基质,这些分泌的细胞钙化基质发生矿化后,形成钙化结节。  5.MG63细胞在三组膜上的ALP活性总体趋势呈随时间推移先增高后降低,在第7天达峰值。在第三天检测结果示:加入BG的两组复合膜的OD值均高于PLLA膜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另外两个时间点检测,三组膜的OD值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经实验证明,本研究所制备的PLLA/BG引导骨再生膜可促细胞黏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具备促成骨细胞形成钙化基质。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测定漂白前、漂白后即刻及各试剂处理14天后牙齿釉质表面维氏显微硬度,分析冷光漂白对人牙齿釉质表面硬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压痕硬度试验机测量
【摘要】小学语文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小学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为日后的学习与生活打基础。同时,应该注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文的丰富素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得教师在完成语文教学的同时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本文将针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学内容分析小学语文德育的重要作用,以供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重大的社会变革中,学生语文教材的选择也呈现出新的面貌和制度,小学语文教材中对德育的解读方式也在逐步发生变化。探究语文教材中德育内容的目的在于解决语文教材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发展问题,使人们对语文教材内容的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语文;教材;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
研究目的:儿童牙弓与颌骨的生长发育直接影响恒牙咬牙合的建立及颅面部形态的协调。从乳牙列、混合列、至恒牙列期间,牙弓的长度、宽度及腭穹高度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育变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教师是责无旁贷的。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合理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并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必须采用一定步骤在每个环节上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引 言  现行人教版高中英语阅读课都是以pre-reading读前reading阅读 post reading(读后)三个环节设计的。现在中学英语阅读课堂基本上遵循三段式教学步骤,即读前活动一阅读活动一读后活动。课堂语言教学有三个基本要素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