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是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夯实了卫生监督体系的网底,发挥出积极的前哨作用,有效缓解了当前卫生监督人力不足的问题。作为协管服务工作的实施主体,卫生监督协管员是卫生监督协管体系的最根本要素,协管员的素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极大程度决定了协管服务工作开展水平。因此,本文选取具有较高实际运用价值的赫茨伯格保健激励双因素理论作为指导,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调研、咨询访谈、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广州市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协管员队伍建设与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广州市卫生监督协管员的激励现状、激励需求,并构建卫生监督协管员激励模型,提出相关的激励对策及保障措施,为提高卫生监督协管员激励水平,提高工作绩效提供参考。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选题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质量控制与统计分析方法。第二部分描述分析了广州市卫生监督协管单位基本情况、协管服务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卫生监督协管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对广州市卫生监督协管员对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满意度与影响程度认知差异进行比较、分级,并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重新分为三个层面。第三部分分别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方面阐述了广州市卫生监督协管员激励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分别从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方面对卫生监督协管员激励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了深入性的探讨分析。第五部分在构建卫生监督协管员激励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卫生监督协管员激励对策和保障措施。结语部分介绍了研究的结论、研究创新点、研究局限与展望。本文研究的创新点是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研究引入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行业中,首次运用双因素理论指导广州市卫生监督协管员的激励管理,拓展了激励研究的范围,拓宽了双因素理论的研究对象。本文研究的主要成果是将双因素中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从内部划分为主导因素、次要因素和保持因素三个层面,在制定激励措施及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不同层级的因素采取不同强度的激励措施,对主导因素采取强激励措施,对次要因素采取弱激励措施,对保持因素,则维持现状。构建了卫生监督协管员激励模型,使提出的激励对策更具有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