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海戏旧称“淮海小戏”,是江苏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江苏淮阴地区、连云港市及盐城、徐州、扬州地区的部分乡镇和皖北一带。源出于海州、沭阳、灌云一带流行的“拉魂腔”,因以三弦伴奏,又称“三括调”,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剧种,淮海戏优美的唱腔、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等,都体现出淮海地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彰显地方音乐特点,体现区域语言声调、承继传统民俗民风、活跃城乡文化生活等方面,淮海戏有着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把“淮海戏的传承发展”和“音乐教育资源的保护开发”作为论文研究内容的两个主要方面,拟通过对淮海戏源流的梳理及其发展空间的考察,理清脉络、洞悉变化;通过对淮海戏戏曲音乐精品(经典声腔,特有板式、乐器等)的分析研究,论证其作为音乐教育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能使淮海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更为积极和有效。具体分为以下几部分:绪论部分包括论文研究的缘起、淮海戏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一章是对淮海戏生成环境的考察研究。第二章是对淮海戏发展空间的考察研究。第三章是对淮海戏戏曲音乐精品的考证分析。第四章是对淮海戏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