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是一个多维的精密有机体,社会治理的复杂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决定了政府依靠自身力量决策常常要承担相当高的社会成本、时间成本、试错成本。智库,能够有效弥合知识和政策之间的鸿沟,被形容为“国家智商”、“政府外脑”,是继立法、行政、司法、媒体之外的“第五种权力”,对政府决策和公共治理影响巨大。在国家倡导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背景下,本文尝试从治理和历史的角度来探索和研究民间智库,梳理其各时期发展的脉络,承前启后,使之对我国民间智库的研究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希冀对我国民间智库的发展定位及对政府治理提供建设性的启示。本研究主要依靠智库出版物、智库相关讲座、中国知网和知名民间智库官网,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演绎法,探究我国民间智库的起源、发展历程、分析其核心价值、挖掘其优势特点,以揭示其成功的原因。本文以为,根据国内政治社会环境和民间智库的研究领域,可将我国民间智库的发展历程概括为:先行探索、学者驱动、社会优化和政府推动四大时期,尤其是政府推动时期,为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先后通过了中国顶级智库和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方案,民间智库的入围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为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针对智库的核心价值理论与实践的分析,在本文的最后,对“政府推进时期”的民间智库本身、智库体系和政府治理及公共决策分别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为我国民间智库的发展和治国理政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