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住宅商品化制度的改革,住宅已作为一种商品呈现在购买者的面前,为了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设计出能够适应购买者家庭人口结构、家庭生命周期以及家庭生活方式等未来变化的住宅空间势在必行。然而,住宅作为一种建设周期大且老化周期长的商品,是静态不变的,但与之相对应的住宅的使用者却是动态变化的。动态的居住者和静态的住宅产生矛盾,使得住宅无法应对居住者的动态变化,导致众多居住者被迫乔迁或对现有住宅进行改造和重新分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使整座建筑物留下许多安全隐患。此外,昂贵的住宅价格迫使人们选择的住宅面积有限,而面积有限并不代表人们对住宅的功能需求减少,相反,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要求住宅要拥有更多的功能空间与空间功能的改变。所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开发商、购房者和设计师思考、研发的重中之重。本文作者认为,住宅大开间强大的“应变性”所带来的超前性、个性化设计,势必成为解决住户动态居住需求的必备条件,研究结果将推动室内设计及其建筑设计实现个性化的应变需求。本文通过对住宅空间构成、居住主体的动态特性、住宅的套型类型、主体动态变化对住宅形式的影响以及住宅生命周期与经济费用的关系等相关理论进行详细分析后,得出住宅要想应对居住者的变化,就必须具有可调整的特性。空间调整频率高低的不同,所需应变方法亦不尽相同。本论文在住宅应变设计方法中提出两个全新的概念——家庭短周期应变和家庭长周期应变,针对居住主体的动态需求,归纳总结出适合两种应变的多种方法,实现空间应变。论文的最后分别就家庭短周期应变和长周期应变做出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如何实现空间的应变,并对应变后的住宅空间进行评估,证实案例空间设计符合住宅环境的相关标准。本文以满足居住者动态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创造性的探讨了普通住宅空间应变性的理论知识,丰富了室内空间利用的设计方法,并大胆的对未来建筑设计提出要求,倡导建筑师摆脱传统思维固定模式的束缚,将住宅建筑的构造设计更贴近社会需求,使居住者通过简单便捷的手段实现空间自由组合变化,以满足全新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