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高居所有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榜首位置,因大多数病人在发现肺癌时已经失去了可以手术的机会,现在肺癌中高达50%多的病人要应用放疗来进行疾病的控制与生活质量的改善。当今应用最广泛的调强放射治疗和螺旋断层放疗技术已经在肺癌治疗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虽然螺旋断层放疗在肺癌以外的实体肿瘤治疗中,已经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其具有比普通调强放疗在靶区的剂量分布及适形度方面有绝对优势,也显示出来了极好的疾病局部控制情况。但在第二代螺旋断层放疗系统(Helical tomotherapy)应用以前,众多的关于螺旋断层放疗和普通调强放射治疗的研究提示,其在肺癌方面的治疗上虽然也达到了较好的剂量分布和靶区适形度,但由于应用第一代螺旋断层放疗系统(Helical tomotherapy)时,肺部低剂量区即V5的体积百分数较普通调强放疗时为高,从而导致病人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有所增加潜在风险,故而多数研究结果提示不建议使用螺旋断层放疗系统(第一代Helical tomotherapy)进行肺癌的治疗。但越来越多的关于新一代螺旋断层放疗系统(第二代Helical tomotherapy),在肺部以外实体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结果却提示靶区剂量分布和副作用优于普通调强放疗技术,那么其在肺癌方面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究竟如何呢?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比较,以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目的: 比较分析第二代Helical TOMOtherapy和IMRT(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治疗肺癌时靶区的剂量学差异、适形度差异以及副作用和临床疗效情况,以为临床上肺癌的放射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材料和方法: 通过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5年12月-2017年3月期间经病理确诊为(Ⅱ-Ⅲ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符合研究标准的总计49例患者,这些患者均以统一的标准,目前国内专家共识的和推荐的靶区勾画和计划制作审核标准,进行放射治疗计划制作和放疗计划的实施,并严格进行治疗计划的质量控制,所有病人均按既定的计划完成治疗。其中TOMO治疗组23例患者,IMRT治疗组26例患者,最后通过放射计划及治疗系统收集相关放疗的参数如:肺部V5、V10、V20、V30、靶区剂量适形度参数、靶区剂量均匀度参数等,并通过电话和医院信息化系统随访收集相关临床疗效数据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数据。将Tomotherapy治疗组和IMRT治疗组病人的放疗相关参数数据、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应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通过统计分析两组间的靶区剂量均匀度和靶区适形度的差异,以及两组病人间治疗后的疾病局部控制情况和放射性肺炎发生情况的差异,比较普通调强放疗和螺旋断层放疗(即第二代Helical tomotherapy)治疗肺癌的优略势。 结果: 1.TOMO治疗组和IMRT治疗组中患者靶区的PGTV体积分布及均值分别为:123.97±60.71和168.06±208.37,P=0.749;TOMO治疗组和IMRT治疗组的肺部体积分别为:2660.91±918.93和2778.77±749.84,P=0.548;TOMO组和IMRT组中患者PGTV与肺部总体积之间的比值均值分别为:0.0499±0.2589和0.0590±0.06392,P=0.873。 2.TOMO治疗组和IMRT治疗组的靶区PGTV剂量均匀度指数HI均值分别为:1.07±0.03和1.07±0.02,P=0.943;TOMO组和IMRT组的靶区PGTV剂量适形度指数CI分别为:0.74±0.21和0.54±0.27,P=0.005;TOMO组和IMRT组的总肺V5百分比均值分别为:49.74±9.13和53.97±9.92,P=0.129;TOMO组和IMRT组的总肺V20的百分比均值分别为:20.44±5.92和25.03±5.60,P=0.008;TOMO组和IMRT组的总肺平均剂量Dmean分别为:12.67±2.68和14.21±2.77,P=O.016。 3.TOMO治疗组和IMRT治疗组的患侧肺V5均值分别为:65.46±12.78和69.00±13.30,P=0.385;TOMO组和IMRT组的患侧肺V20的均值分别为:36.53±7.31和43.68±9.30,P=0.008;TOMO组和IMRT组的食管V50均值分别为:15.21±16.39和20.16±15.01,P=0.335;TOMO组和IMRT组的食管平均受量均值Dmean分别为:18.28±9.16和23.22±7.35,P=0.074;TOMO组和IMRT组的心脏V30均值分别为:19.32±12.64和13.22±11.42,P=0.082;TOMO组和IMRT组的心脏平均受量均值Dmean分别为:15.08+7.48和11.01±7.41,P=0.062;TOMO组和IMRT组的脊髓Max均值分别为:35.60±9.34和36.62±2.96,P=0.600;TOMO组和IMRT组的脊髓平均受量均值Dmean分别为:10.65±4.57和9.52±3.57,P=0.337。 4.TOMO组和IMRT组之间疾病的局部控制为TOMO组总计23个病人,其中有效21个,无效2人,有效率为91.30%;IMRT组总计26个病人,其中有效22人,无效4人,有效率84.61%;两组间进行卡方检验后(P=0.782),故两组间局部控制率无差异。 5.TOMO组和IMRT组的≥3级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为:TOMO组总计23人,发生≥3级肺炎例数3人,发生率为13.04%,IMRT组总计26人,发生≥3级肺炎例数5人,发生率为19.23%,但经过统计分析卡方检验后(P=0.843),故两组间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无差异。 结论: 1.在应用TOMO和IMRT进行肺癌的治疗时,TOMO组的PGTV靶区方面的适形度CI(Conformal index)优于常规调强放射治疗组(IMRT),而TOMO组和IMRT组之间的PGTV靶区的剂量均匀度HI(Homogeneit Index)方面无差异。 2.在TOMO组和IMRT组的剂量学分析方面,肺总V20和患侧肺的V20的受量在TOMO组明显优于IMRT组,且肺总平均受量TOMO组优于IMRT组;在肺总V5、患侧肺V5之间的比较上两组之间无差别。 3.危及器官受量方面的比较上TOMO组和IMRT组食管V50,食管Dmean、心脏V30、心脏Dmean、脊髓Max、脊髓Dmean之间无差别。 4.在应用TOMO和IMRT进行肺癌的治疗时,两组中疾病的局部控制情况和治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