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物流经济空间“3D”格局研究以及空间效率分析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an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服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全面认识物流经济空间特征是制定发展规划的前提条件,有助于形成一个规范化、高质量运行的物流运作模式。同时,及时评价物流经济空间效率也有助于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推进物流持续健康高效发展提供建设性指导。本研究主要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本研究首先建立了物流经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实情况,从经济层面和物流层面构建评价指标,选取经济发展基础、社会发展基础、物流经济基础、物流产业发展等多个层次的指标。多指标带来了分析上的复杂性和指标间的多重相关性两大问题。本文在引用DEA分析方法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将多指标进行降维处理为数量较少的综合指标,解决了上述问题,使得物流经济空间效率评价的方法更为科学。其次,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密度、距离及分割的“3D”理论,构建了城市物流经济空间的分析体系,对长三角城市群物流经济空间的密度、距离及分割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和苏南城市物流经济空间密度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绝对优势,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总体上以舟山-宁波-上海-苏州-无锡-南京为轴线,整体呈现“通道式”分布特征,扩散效应明显;对于物流经济空间距离,各城市分别围绕上海、苏州和杭州,呈卫星式分布,卫星城市物流经济空间距离较大,相互影响力处于劣势;物流经济空间分割程度存在相对较大差异,尤其是舟山、无锡、南京、苏州,城市群物流与经济发展差异显著。综合来看,长三角城市群整体呈现多中心格局。运用ArcGIS等软件对密度、距离、分割3个层面进行可视化处理,探索了长三角地区物流空间格局的“3D”特征,验证了城市物流经济空间以“3D”框架为分析体系的有效性。最后,将长三角城市群物流经济“3D”特征作为投入指标,运用规模报酬可变的DEA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物流经济空间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综合效率进行衡量和评价。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物流经济空间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是区域城市效率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上海、苏州、杭州等经济中心物流经济空间效率水平相对较高。DEA非有效主要是因为规模效率较低,尤其是舟山在物流经济空间规模上有很大上升空间。根据长三角城市群物流经济空间发展现状,提出了通过推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注重物流发展质量以及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等方式改进物流经济管理效率。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态势良好,业务经营展现出许多与以往不同的特征。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容易遭受的主要风险仍然是流动性风险。银监会高度重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工作。为实现对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强化管理,维护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定运行,银监会在2018年5月于官方网站上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办法》表示纳入三个流动性新指标以加强流动性监管。在此背
"互动"一词来源于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1908年所著的《社会学》一书。社会学认为,互动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现象。交互活动的形式一般分为学生间的交互活动和师生间
本文针对目前技工英语教学的现状,对如何提高技校英语教学的实用性进行了思考,并对此问题提出了若干方法和建议,以求在本领域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印染行业作为我国重点污染行业之一,其产生的污废水也是重点整治对象之一。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CWPO)法以H2O2为氧化剂,利用催化剂催化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自由基(·OH)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