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E教学模式”是美国当代科学教育界普遍推崇的教学模式之一,在21世纪初期被引入我国。该教学模式被分为了“吸引”“探究”“解释”“迁移”“评价”五个教学步骤,因其条理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可作为某一课时的教学步骤,也可作为某一课程的设计思路,应用范围极广。此外,“5E教学模式”还涵盖了当今教育改革中热捧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概念教学”等教学理念,所以自从进入中国后,“5E教学模式”就很快的被学者和一线教师接纳和应用。但是,在我国,对“5E教学模式”的文本分析和应用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利用文献法对“5E教学模式”在美国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梳理,力求切实掌握“5E教学模式”的内涵,为本文的研究找到牢固的理论基础,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参考。将“5E教学模式”在我国现有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试图在他人的研究中获得灵感的提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借鉴的方法和思路。本文侧重将“5E教学模式”应用于我国的初中生物教学,解决“5E教学模式”在我国“本土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一线教师使用“5E教学模式”提供便利。教学模式除了解决“老师怎样去教“的问题,还要解决“学生如何学”问题。初中的学生在思维和行为规范上还未达到成人的水平,通过“5E教学模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进步,为将来处身社会提供什么样的帮助等等问题是本文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5E教学模式”是否适合我国生物学教学实情?在使用“5E教学模式”过程中该进行怎样的取舍?本文采取实验法解决以上问题。实验法中研究者选取两个各方面情况均相当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实验变量为“生物学课的教学模式”,实验班采用“5E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实验因变量定为学生三个维度的指标,知识维度因变量设为学生生物学学业成绩,能力维度因变量设为学生探究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维度的因变量设为学生关于生物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研究者通过科学的问卷和纸笔测验形式对因变量进行检测,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中将会对本文开始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